黎汪洋
今年清明节前夕的一个周六,我们全家去大冶君山公墓给外公外婆扫墓。
大冶君山公墓是大冶矿山人的百年以后的归宿。这里埋葬的人,大多数都是大冶铁矿,金山店铁矿与陈朝铁矿的职工家属。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在矿山系统工作大半生,百年以后埋骨他乡。
外公外婆都是武钢金山店铁矿的职工。外公早年是矿设备科科长,电器工程师。外公祖籍江西吉安,外婆祖籍湖南益阳。二人技校毕业招工到大冶灵乡铁矿后又到金山店铁矿,在金山店度过了大半辈子,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矿山。
在中国人的眼里,叶落归根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统。总是觉得百年以后能够埋在父母坟前是最好的归宿。但是这个世界充满变化,人在世间都是一代一代的迁徙,为了儿孙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四处闯荡,在他乡打拼安家,如同春天的蒲公英把种子播撒在天涯海角。到处壮大,大多数的时候都是他乡是故乡。
我与外公外婆生活了二十多年,与外公外婆的记忆全部保留在金山店矿区中区那一间七十平方的三居里。小时候的我没有上幼儿园,童年与青年时期大部分时间和外公外婆在一起。在那间七十平方的小三居里,留下了我与外公外婆二十多年的生活记忆。
那天,我们一家四口,带着贡品香蜡烛,纸钱来到君山公墓扫墓。到达公墓以后,我们带着贡品纸钱与鲜花,在大门口领取烧纸用的铁桶以后,前往外公外婆的墓碑扫墓。
那天天气很好,公墓里没有多少人扫墓,整个公墓安静而肃穆。公墓成阶梯状大气肃穆。每排公墓前都栽种着挺拔的常青松,墓碑整齐而庄严。我们上了楼梯,在第二排右侧第二个墓穴就是外公外婆的墓碑。
父亲与弟弟先用抹布打扫墓碑后,在外公外婆的遗像前摆好贡品,点上蜡烛。我们挨个给外公外婆上香献花后,各种许愿后再在铁桶里给外公外婆烧纸钱。
矗立在外公外婆的墓碑前,望着外公外婆的遗像。我脑海里全部都是在金山店矿区外公外婆生前的生活场景。往事的生活点滴如同放电影一般在脑海里浮现,十年前的事情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望着铁桶里燃烧的纸钱,我陷入了无限沉思中。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我今天给外公外婆扫墓,我与弟弟都与外公外婆生活过。知道外公外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小时候我回老家,给太公太婆乃至我不认识从先人扫墓的时候,我对坟墓里的人是一无所知的,我对祖辈的记忆是从爷爷奶奶的嘴巴里。所以去扫墓的时候是很难有共鸣的,一个人的亲近程度只有两代到三代。再往前的前辈对于后辈都是传说与故事。这就是现实,一代人的心里只有和他在一起生活的那一代的长辈。隔的时间久了,对祖宗与前辈的记忆就成了传说。
外公刚刚去世的时候,我时常会想外公生前的点点滴滴。后来时间久了,对外公的思念也被生活点滴,但是随着时间的过去与现实的生活让我没有办法去陷入无限失去外公外婆痛苦里内耗,生活都是要向前看。当经历事情多了反过头在去看以前认为无法过去的事情,会发现,那些问题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点,当阅历丰富了,看问题多了再去思考以前的问题就觉得云淡风轻了。
人生在世,很多时候都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很多问题就如同解数学题,一题多解。奥数题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关键是自己如何看。
人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你无法真正进入一个人的内心,你无法理解自己兄弟父母与长辈的思想,也很难遇到能够完全理解你的人。清明扫墓是对故去祖先的祭拜,感恩长辈的养育之恩。让自己的灵魂具有归宿感。
血浓于水,故去的亲人永远没有真正的离开我们。外公外婆时常进入我的梦里,在梦中我又可以看到他们,人永远要向前看,努力让自己把生活过好,只有这样故去的亲人才会在另外一个世界安心。
父母是儿女的归宿,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儿女的家。同理,有人来扫墓的坟头就是有福气的,至少有人记得你曾经来过这个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