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年重来蚌埠》
文/朱春水
廿年重来蚌埠,
再见犹想当初。
轻叹时光过隙驹,
物是人渐老去。
站前拍照留念,
觅词描述心绪。
花开花落又春暮,
喜乐全凭自渡。
——2025年04月12日蚌埠火车站随笔
《廿年重来蚌埠》一诗以简洁质朴的语言勾勒出时光回溯中的人生感怀,字里行间流淌着对岁月变迁的细腻体悟,既有怀旧的怅惘,亦含自渡的哲思,展现出诗人在时空交错中的心灵独白。
从情感脉络看,诗的上阕以“廿年”“重来”“再见”形成时间纵轴,“犹想当初”的追念与“物是人渐老去”的现实形成对照,借“白驹过隙”的典故(“过隙驹”)强化时光飞逝的恍惚感,将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沧桑感凝练于“轻叹”二字,举重若轻。下阕转向当下场景:“站前拍照”定格瞬间,“觅词描述”试图捕捉心绪,却在“花开花落又春暮”的自然轮回中顿悟——外在景物的更迭始终遵循规律,而“喜乐全凭自渡”的归结,则从怀旧的低沉中扬起自我调适的积极基调,暗合“人间有味是清欢”的豁达。
意象运用上,“蚌埠火车站”作为地理坐标与情感载体,既是旅程的节点,亦是记忆的锚点,其“物是”(车站场景未变)与人的“渐老”形成静默的张力。“花开花落”“春暮”等自然意象,既呼应季节(作于4月12日),亦隐喻人生阶段的流转,使抽象的时间变得可视可感。语言风格上,诗人摒弃雕琢,以“口语化”的白描手法推进,如“轻叹”“觅词”等动词的选用,赋予诗句日常的真实感,让读者极易代入“重访者”的心境。
诗的结构虽短,却完成了从“触景—怀旧—顿悟”的情感闭环。结尾“自渡”二字堪称诗眼,既承接前文对时光不可逆的无奈,又转向对内心力量的肯定,使整首诗在怅惘中蕴含坚韧,于平凡处见出哲思。这种将个人体验升华为普遍生命感悟的写法,让短暂的“火车站随笔”具有了超越时空的共鸣——当我们在某个熟悉的场景中与旧时光重逢,终将懂得:岁月带走的是容颜,留下的是对自我的观照与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