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了回洋荤
作者:许照煦
建筑是石头历史,是那股屈辱与抗争历史的无言对症,德国总督府精美的石头楼,见证了现代城市的百年沧桑,总督府完成了它的脚色转换,逐渐从前台退隐到后台,成为一座无言的雕塑。一声悠远的钟声,给人以永恒的警示!
德国总督府坐落在青岛繁华的工业区的观海之南坡,背山面海,居高临下雄伟壮观,它是一座欧式风格精华的荟萃。当我们在总督府门前下了车,蓝天白云下,一座多层小洋楼掩映在苍翠的松柏之间,肃穆、庄严、美丽、大气、令人神往,我随着台阶拾阶而上,迈进大厅,更是富丽堂皇、红黄相间的地板砖,配着金黄的窗帘,连讲解员也是经过精心挑选,长短、体态相似,穿戴类同,一律身着紫红色灯芯绒旗袍……极显雍容华贵。讲解员神态自若,用亲切、温柔、标准的普通话……
青岛德国总督府是清政府在1898年将胶州湾(青岛)租借给德国,约定租期为99年,系德国胶澳殖民地在青岛所设立的统治机构。它坐落在青岛市南区关海山之南坡,居高临下,天然造就了权力机构的肃穆和威严之气势。此楼建于1906年初,为德国总督,海军大帅托尔帕,尔办公之地,故称“总督府”(俗称提督府)之称。大楼外表均采用青岛优质花岗石料砌成,房顶覆盖红色瓦筒。整个建筑既庄重典雅,又美观坚固,至今仍属青岛市著名建筑之一。
这座皇宫般官邸周围环境的规划设计十分得体,楼体坐北朝南,楼前自左向右辐射出六条马路,正南方正好对着青岛路。并以青岛路为曲线周围道路呈对称之势。建筑面积4083平方米,共五层,地下一层半,楼高三十米,厚达六十多厘米的外墙。建筑形式体现了16世纪文艺复兴建筑思潮的影响,表现了宫廷纪念性建筑以及德国民间传统建筑的诸多特点。大楼入口处在楼体南面正中,为高大宽敞的拱石形石砌大门,门外有两大花岗岩台阶,共33阶梯,两大阶梯之间筑有车路,沿阶而上进入大门就是大楼的门廊,亦即大楼的二层楼道,大楼门厅宽敞高大,顶悬挂巨型吊灯,十分华丽气派。大楼正中是一座典型的德国风格的钢质扶手。连接大门(二楼)与三楼,另在大楼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石砌楼梯连接一楼与五楼,在一楼拐角处各有小门通向内院,沿中央楼梯来到三楼,首先看到的是三楼会议大厅,大厅宽敞明亮,陈设典雅。大楼二三层是主要办公区,办公室内高大宽敞,光线明亮。窗外有宽敞的廊式阳台,有便门与外廊连通,人们在公务之暇可以到阳台散步健身,眺望大海。办公室内装饰有深色护墙板和木地板,装饰典雅古朴。一楼、四楼、五楼,为辅助性办公楼层,办公条件较主办公楼略为逊色,窗户也较为狭小,光线较暗。

大楼内所有办公室均在向阳一侧,背阴处为内走廊、楼梯和卫生间设施。它的建筑面积是对称边廊式组合,规整,紧凑。主题和中部突出房顶,狭长的窗口,落地宫门廊,台阶等各种符号的运用明显强调了建筑物中轴线的位置,角楼的屋顶,檐口、体块与中央呼应。中部和两翼连以圆券与爱奥尼亚式壁柱,使建筑外观更具有空间层次和庄重气氛。这座官邸室内装饰豪华之极。进门后是通口两层的中央大厅,左侧是舞厅,座钟,灯饰以及伴舞用的钢琴全由德国运来,钢琴的琴键是用象牙制成的;大厅的右侧是宴会厅,宴会厅的墙俗称“金壁”,是用金绸缎包起来的;大厅南侧有个花厅,中央又喷水池,顶棚采用钢结构横梁上有通气口,这是青岛历史上最在的钢结构。二楼还是总督和家人的住房,有一处颇为别致的观阁。凡是客人到访,总督走近观阁,在不被来访者察觉的情况下先进行识别,以便决定是否安排会见。在楼内十几间大小不一,功能不同的房间里每一盏灯样式都不一样,每一座壁炉也不雷同。它们都来自德国,我们着德国当时工艺和技术水准。墙表面大量运用了本地区特有的天然花岗石,蘑菇石;中部主体与两翼在主要楼层位置上连以券廊;配以大面积的和谐的红色屋顶,形成了独特的外观建筑的形象。总督府大楼背靠观海山,面对青岛湾,坐北朝南、背山面海、居高临下。大楼前面辟建了一个正方形广场花园,遍植乔灌花木。从广场南侧沿石阶而下,便是宽敞的青岛路,在青岛路南端海滨,有一处向海中突出的半圆形花园,以前园内曾建有德国侵占青岛的标志性建筑——叶世克纪念碑,是为纪念在青岛去世的胶澳总督叶世克,而于1903年建造的欧洲风格的白塔式建筑。这种以大面积的天然石料,陶土煅烧出质地和色彩作为烘托建筑形体艺术的手法,逐渐演变成青岛建筑特色的标志。正因如此,这座总督府被当地人称为“石头楼”。
总督府建筑气势雄伟,部分墙面饰以一块块世大的花岗岩石料,石面加工粗朴,浅绿和灰色花岗石在正门的山墙上组成光芒四射的太阳形象。墙角伸出一根粗大石柱,由之引出锚链环绕太阳四周。整座大楼所用花岗岩石料,全部由中国劳工用传统的手段采制搬运,大楼工程由中国工人用传统的的工艺承建,其工艺水平之高,建筑技术之娴熟,深为德国建筑师所称道,而中国工人付出的沉重代价——有十几个工人献身于总督府建设施工中。可以说总督府大楼也是中国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1914年11月,青岛德军战败投降,日本取代德国在青岛的统治地位,在此设立“日本驻青岛司令部”。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这里改为胶澳商埠督办公署,股澳商埠办公处,1929年4月以后本楼相继为青岛接受公署,青岛特别市政府,“伪”青岛特别市公署,等机构办公所在地。总督府于1934年改为迎宾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为接待国家领导人和外国贵宾的重要场所。1957年毛泽东主席及夫人曾在青住了一个多月,一进门的103房间,他在这里写了《夏季形势报告》为全国掀起反右斗争撰写此文。在里面的会客室里他还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省委书记会议……还曾来青岛下榻的国家元首越南主席胡志明,阿尔巴尼亚谢胡·巴卢库,奥尔巴尼亚希尔,柬埔寨元首哈和努克亲王及国家领导人朱德、周恩来、邓小平、陈云、林彪……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5月1日起不再作为迎宾馆使用,开始以博物馆的形式接待海内外观众……
确实对于外国建筑,我只是远看,从未领略。今天终于领略了德国总督府的外国建筑,使我一饱眼福,开了回洋荤!
姓名 许照煦 笔名 许照宇 汉族 大专学历 高级教师 从事教育工作 2000年开始创作 《许照煦中短篇小说集》由国家团结出版社出版《越女人生》《梦幻年华》由今古传奇出版发行 长篇小说《历练人生》《我的散文》第一卷由现代作家出版社出版 中、短篇小说《毛囡》、《逃亡地主的生还》、《选对了夫家嫁错了郎》、《府奶奶》、《阿福让妻》等已出版 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近80万字 在县级 省级 国家级获奖作品上百篇。现在是 中国小说学会会员 中国大众文学学会会员 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山东散文学会会员 金华市作家协会会员 浦江作家协会会员 上海文艺网签约作家 今古传奇杂志签约作家 《世界文学》签约作家
参赛详情请点击以下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