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当岭南的梅雨浸润宣纸,西北高原的风雪却在墨香中苏醒。画家刘江笔下的牦牛踏云而来,虎啸里凝着敦煌月光,他以笔墨为舟,渡越传统与现代的边界,让高原的魂魄在绢帛上重新站立。在数据分割月光的时代,他的画作如何成为自然与心灵的桥梁?且看那些奔腾的牦牛、啸月的猛虎如何承载一个民族与天地对话的永恒诗篇——在水墨的浓淡间,遇见艺术最本真的赤子之心。朗诵家侯玉婷声情并茂的演绎,更加呈现了画风独特魅力所在!
《墨上高原:在刘江的画里遇见天地魂魄》
作者:江天 朗读:侯玉婷
在岭南的春季翻开刘江的画册,墨香里竟漫出祁连山的雪气。那些在宣纸上奔腾的牦牛、啸月的猛虎,带着西北的苍劲竟穿透了那弥漫着盎然春意的空气,让人忽然懂得:真正的艺术从不是笔墨的游戏,而是一个人将整个生命浸润进土地后,与天地共舞的魂魄。
初见他的牦牛,是在《奔流不息》的长卷前。千头牦牛踏云而来,蹄下翻卷的墨浪竟有黄河的轰鸣。他笔下的牦牛从不是温顺的牲畜,而是高原的脊梁——牛角挑开雾霭时,能看见冰川的反光;鬃毛沾满霜粒时,便成了流动的山岩。记得他父亲刘鹤龄先生以牦牛闻名,而他却在父辈的筋骨里注入了更滚烫的血脉。在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那些年,他把敦煌的飞天、麦积山的烟雨都研进了墨里,让传统的水墨在新时代的视野里重新站立。你看那幅《奔腾千里 奋进不息》,牛蹄踩碎的不仅是画纸的边界,更是古今中外的艺术隔阂——当纽约的观众为这气势磅礴的东方意象驻足,他们看见的何尝不是所有坚韧生命共同的尊严?
工笔虎作《冬月如梦》则是另一种震撼。绢帛上的老虎踏月而行,瞳孔里盛着整个敦煌的星空,连胡须上的露珠都凝着千年的月光。他曾在动物园的虎舍前观察晨昏,看那猛兽如何在方寸之间积蓄雷霆,又如何在舐犊时流露温柔。西洋画的光影技法被他化作水墨的氤氲,老虎的斑纹便有了青铜器的厚重与丝绸的飘逸。有人说他的虎“前无古人”,或许正因他赋予了这山林之王以人的魂魄——威猛处是天地的法则,慈悲处是自然的温度,每一笔勾勒都在诉说:真正的力量从不是暴戾,而是与万物共生的敬畏。
画室的案头,父亲留给他的狼毫笔还沾着未干的墨,吴山明先生说的“写神”、李宝峰老师讲的“师法自然”,都在这日复一日的研磨中化作了本能。他画牦牛必去甘南牧场,看它们在暴风雪中围成温暖的墙;画虎便在陇原的月夜徘徊,听山风在虎啸里结成冰棱。那些在纽约展出的作品,原是他把高原的日月星辰都收进了笔端——牦牛的每道皱纹里藏着风雪的纹路,老虎的每次甩尾都能带起祁连山的长风。
柳西建在开幕式上说得好:“他的画是美酒、是乐曲、是诗歌。”当我在《雄强奔放》画展现场遇见那幅百牛长卷,忽然明白这话的深意。墨色浓淡间,牦牛时而如青铜雕塑般矗立,时而似流水般奔腾,它们的眼睛永远望向远方,那是高原人对土地的深情,也是对生命永不停息的礼赞。在这个连月光都被数据分割的时代,刘江的笔墨却让我们看见:原来自然从未远离,它藏在牦牛的瞳孔里,在老虎的斑纹中,在每个用心凝视的瞬间。
离开展厅时,岭南的雨停了。暮色里,画册上的牦牛与虎仿佛要从纸页间走出,带着陇原的风雪与月光,走进每个观者的心里。这或许就是艺术最动人的地方——它让千里之外的高原触手可及,让千年之前的精神生生不息。刘江的笔还在继续行走,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界处,在自然与心灵的共鸣中,他所描绘的早已不是简单的山水生灵,而是一个民族与天地对话的永恒诗篇。当我们在墨香里遇见这样的画作,看见的不仅是技法的精妙,更是一个艺术家将整个生命交付给土地的赤子之心。

朗诵 侯玉婷,广东广播电视台资深主持人,国家级主任播音员,中央电视台特邀主持人,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2020年荣获广东省文联、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颁布的【百期抗疫作品展】特别奖。曾获首届金话筒全国十佳节目主持人称号、第十一届亚运会国家特别贡献奖、新中国建国60年60人全国优秀主持人奖、全国法制十佳主持人大奖、亚洲地区十佳主持人奖等各类国家及省市级奖项。1990年入调中央电视台成功主持第十一届亚运会,获得国家体委中央电视台特别贡献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