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不褪色的精神坐标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该事件后来被定为学雷锋纪念日。今年3月4日上午,我以一名秦东救援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员的身份,参加了韩城市“雷锋精神薪火传 文明新风沁韩原”主题活动暨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发布仪式。仪式上,我们秦东救援中心郭红亮队长作为全市志愿者代表,宣读了弘扬雷锋精神《倡议书》。 仪式结束后,我们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集市上,向群众宣传反诈防骗、消防灭火、绳索救援及心肺复苏等安全宣传和实操。正午时分,回到家里,老伴对我说:老李,我要送你一份礼物!我便问:不逢年不过节,你送我什么礼物啊?她说:明天是学雷锋纪念日,我要送你一本《雷锋日记》。我惊诧地问:你那来的《雷锋日记》啊?她说:这是秘密,反正我知道你喜欢这书。我接过书一看,原来是我新兵连七班的班长张云岐,在1977年3月5日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纪念日这天送我的特别礼物啊,书中还夹着一张七班的全家福照片……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退休人民警察和注册志愿服务者,在茶余饭后,在观看《雷锋日记》过程中,那些朴素的文字如重锤般敲击着我的心灵。“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这句话让我想起2015年7月29日在中国志愿服务网注册时的初心,想起从2015年加入韩城市公安局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2018年加入西安民安救援中心、2021年加入韩城秦东救援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时的誓言。雷锋同志用他22岁的生命长度,为我们丈量出了精神的高度。

在阅读《雷锋日记》中,还会回想起《雷锋》电影中,雷锋为战友补袜子的场景,让我眼眶湿润。这让我想起去年深秋的一个雨夜,我们志愿服务队搜寻走失智障儿童时,郭红亮队长毫不犹豫脱下自己的雨衣,将蜷缩一团、冻得发抖的孩子包好抱着送到河岸上。雷锋说:"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这种温暖在我们这支由退役军人组成的队伍中代代相传。每一次进校园、进社区、进敬老院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消防应急疏散演练时,每一次手把手教孩子、群众、老人们应急逃生和灭火器使用、心肺复苏等技能,每一次走进景区、河边池塘,弯腰捡起丢弃的垃圾,都是对雷锋同志"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精神的具体实践。我们可能记不清参加过多少次志愿服务活动,帮助过多少人,但记得每一次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通过学雷锋做好事,帮助别人时内心的充实和快乐。

《雷锋日记》中,展现雷锋"甘当革命螺丝钉"的精神品质,正是我们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的工作准则。在防拐防骗宣传活动中,我们常常要反复讲解同一个案例十多次;在搜救走失老人儿童时,可能要在荒郊野外搜寻一整夜。雷锋在日记中写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 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回答:是!每一次宣传和演练,可能避免一场火灾,每一次搜救可能挽救一个生命、一个家庭,每一次弯腰可能净化一片环境。这种"积小善为大善"的坚持,正是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

令我深思的是,雷锋对“为人民服务”五个字的理解。他说:“人民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 这种将个人完全融入集体的精神境界,与我们"退役不褪色"的信念高度契合。记得2021年刚加入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时,有位战友说:“咱们当兵时保家卫国,退休后照样能守护百姓。” 几年来,我们的脚印,遍布韩城的城乡、社区、单位、企业、学校、敬老院等,把安全知识送到每个角落。有位接受过反诈防骗宣传的老人,后来识破了电信诈骗,免遭经济损失,特意来队里道谢。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了雷锋所说的“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精神内涵和深层意义。

在阅读《雷锋日记》的同时,《雷锋》影片中,雷锋雨夜送大娘回家的情节,让我想起去年夏天的一场大雨中,在搜寻走失两天两夜那位大伯的经历,当我们找到这位因采药不慎坠下山崖、身体多处受伤、体力严重透支的老人时,其子女跪地感谢的场景至今难忘。雷锋在日记中写道:“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 我们这些两鬓斑白的退役军人,依然在用行动诠释着另一种"青春"——服务人民的青春,奉献社会的青春。每次穿上印有“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的马夹和"秦东救援"字样的队服,就仿佛重新穿上了军装和警服,那份责任感从未改变。

读过《雷锋日记》后,我翻出尘封的“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志愿者者”等荣誉证书和奖牌,它们和志愿服务记录本并排放在一起。从“人民子弟兵”到“人民警察”再到"志愿服务者",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初心,只有退休的年龄,没有退休的党员。雷锋同志说:“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何尝不是我们这些志愿者的共同心声?今年,我已七旬,不再年轻力壮,但积累的经验和智慧反而能更好地服务群众。每次看到社区宣传后居民们恍然大悟的表情,每次找回走失老人儿童时家属感激的泪水,都让我确信: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记得《雷锋》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是雷锋那本泛黄的日记本静静合上。但我知道,这本日记其实从未真正合上,它的每一页都在我们这些后来者的行动中继续书写。从军营到警营再到志愿服务队,雷锋精神始终是我人生的灯塔。退休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年龄不是界限,而是积淀。只要还能走动,我就会继续穿着这身"志愿红",和队友们一起,把雷锋精神的种子撒遍韩原大地的每个角落。因为我们都记得雷锋同志的那句话:"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

总之,《雷锋日记》是他精神风貌和高尚品德的真实写照,它将永远激励人们向善向上、助人为乐,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指出:“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我将以雷锋等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发扬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尽我所能,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弘扬家国情怀,实现人生价值,为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为夕阳增辉添彩。


李安民,70岁,大专文化,共产党员,是韩城市退役军人、退休警察和秦东救援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的队员,韩城职工摄影协会会员,全国警察和老兵马拉松俱乐部会员,爱好写业、宣传、手机摄影、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