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约 永恒眷恋
词:李元庆
十年的旅程 ,你在身旁温暖如光。
快乐的时光 ,像梦一样闪闪发光。
爱过你一场 ,从不曾有过悔意。
这份美好 ,无人能把它代替。
如今你渴望 一片宁静 ,想要远离。
但我的心底 ,全都是你无法抹去。
你是那烙印, 深深刻在我心里,
也是我梦中最牵挂的唯一。
不是谁都能拥有这般美好相遇,
十年的陪伴,不离不弃 ,如此珍惜,
我知道你心中把我藏起 ,却想放弃,
无奈和痛苦 ,把我们狠狠侵袭 ,但我不怪你。
春天的旷野 ,我在等你微风轻起。
夏天的石桥, 我在等你湖水涟漪。
秋天的枫叶 ,我在等你红透山林。
冬天的雪地 ,我在等你白茫无际。
时光匆匆 ,悄然离去 ,从不暂停。
我在回忆里默默等你,盼你归期。
抖音和微信 ,是座桥梁连着你我。
我的世界里 ,因你才有爱的意义。
作者:李元庆
生于1963年1月1日,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经济管理学院,曾在武汉市祥龙电业股份有限公司宣传部担任企业电视台台长,书记等;现退休在家。
诗评:在时光褶皱里打捞爱的琥珀——评李元庆《十年之约 永恒眷恋》
李元庆的《十年之约 永恒眷恋》是一首在时光长河中沉淀情感的抒情诗,以“十年”为轴,将爱情的温度、离别的阵痛与等待的执着编织成一首绵密的心灵独白。诗中既有对过往的温柔回溯,亦有对当下的深情凝视,在传统意象与现代符号的交织中,构建出跨越时空的情感坐标系。
一、时光叙事:从“十年”到“四季”的情感刻度
诗的开篇以“十年的旅程”奠定时间纵深感,“温暖如光”“闪闪发光”的通感书写,将抽象的时光转化为可触摸的视觉意象,仿佛记忆被镀上一层温柔的金边。第二节笔锋一转,以“如今你渴望一片宁静”暗示关系的微妙变化,“烙印”与“牵挂的唯一”形成强烈的情感对冲——前者是深入骨髓的铭刻,后者是悬而未决的守望,矛盾中见深情。
诗的下半段以四季轮回构建等待的空间维度:春天的旷野、夏天的石桥、秋天的枫叶、冬天的雪地,每个季节都成为情感的载体。这种“季节体”的运用并非简单的景物堆砌,而是通过自然时序的循环,暗喻主人公内心的恒定——时光流转,而等待如初。四季的画面感极强,如“微风轻起”“湖水涟漪”“红透山林”“白茫无际”,既勾勒出等待的具体场景,又将抽象的思念具象化为可感知的画面,让情感有了落脚的支点。
二、矛盾与和解:在痛处绽放的温柔
诗中最动人的力量,在于直面情感中的矛盾与裂痕。第三节“想要远离”与“无法抹去”的冲突,第四节“把我藏起”与“想放弃”的挣扎,以及“无奈和痛苦”与“不怪你”的宽容,层层递进地展现了爱中的复杂心绪。这里没有狗血的控诉,只有“在回忆里默默等你”的克制与坚守,如同蚌壳包裹沙粒,将疼痛磨成珍珠。这种对人性细微处的捕捉,让诗超越了简单的“情歌”范畴,成为对爱情本质的深刻叩问——爱不仅是拥有,更是懂得与成全。
三、传统与现代的互文:当“等待”遇上“抖音和微信”
诗的结尾“抖音和微信,是座桥梁连着你我”堪称神来之笔,将传统的“等待”叙事接入现代社交语境。古典诗词中“青鸟殷勤为探看”的浪漫,在当代转化为社交媒体的符号连接,科技的冰冷外壳下,包裹的仍是“盼你归期”的炽热初心。这种古今对照,既消解了时空的距离感,又强化了情感的永恒性——无论载体如何变迁,爱的本质始终是“我的世界里,因你才有爱的意义”。
四、语言特质:在细腻中见力量
诗的语言风格细腻而不矫饰,质朴中见深情。“温暖如光”“闪闪发光”等比喻看似简单,却精准捕捉了回忆的质感;“深深刻在我心里”“最牵挂的唯一”等表达直白如口语,却因贴合内心真实而极具感染力。诗的节奏舒缓如抒情散文,却在段落衔接中暗藏张力(如从四季等待陡然转入“时光匆匆”的感慨),让情感如溪水般流动,既有平静的流淌,亦有偶尔的漩涡。
结语:爱是时光的琥珀
整首诗如同一枚时光的琥珀,将十年的情感碎片封存其中:有初见的璀璨,有分离的阵痛,有等待的孤寂,更有对爱的信仰。李元庆没有刻意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以真诚的笔触解剖内心,让每个经历过深情的人都能在诗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许,真正的“十年之约”从来不是形式上的承诺,而是如诗中所言——在时光的褶皱里,始终为所爱之人保留一片温柔的角落,任岁月侵蚀,初心不改。这,便是“永恒眷恋”的终极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