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玉正先生的四尺宣纸上,纯水墨构筑的梅石世界涌动着生命的张力。画家以大写意笔法挥毫,将传统文人画的风骨与乡土画家的质朴情怀熔铸一体,让"梅香鸟语,春意盎然"的题款化作跃动的视觉诗篇。
一、苍石虬枝中的生命礼赞
画面核心处,梅树主干自石缝破岩而出,皴染交织的墨色在宣纸上凝固成岁月的褶皱。苍老的枝干如蛟龙腾空,黑纹纵横间凝结着风霜镌刻的年轮,却又以遒劲的弧度托举起满枝繁花。那伸向天际的白梅,似在诉说生命冲破桎梏的顽强;斜逸向石左的老枝,则以柔中带刚的曲线勾勒出生命的另一种姿态。巨石作为静默的背景,其厚重的肌理与梅枝的灵动形成戏剧性对比,暗喻着自然生命与生存困境的永恒对话。
二、双鹊点睛的诗意栖居
两只喜鹊栖息石巅,浓墨点睛处迸发出穿透纸面的灵韵。它们侧首凝望梅枝的姿态,既像沉醉于暗香浮动,又似在守护这片生机盎然的天地。画家以寥寥数笔勾勒鹊羽,却通过墨色干湿变化展现羽毛的蓬松质感,与梅枝的苍劲形成触觉上的奇妙呼应。双鹊的存在,不仅打破了画面的静态平衡,更赋予作品"鸟鸣山更幽"的东方诗意,让观者在留白处听见春的絮语。
三、随心写意的艺术真章
作为扎根乡土的艺术家,徐玉正的创作始终保持着"信手拈来"的自然状态。这幅梅石图中,水墨浓淡的即兴挥洒、枝干穿插的疏密有致,无不彰显着"无法之法"的境界。画家以纯粹的黑白灰,在有限的尺幅内构建出无限的春意——白梅的冷艳、岩石的沉郁、鹊羽的灵动,皆在水墨氤氲中达成和谐共生。这种将个人生命体验熔铸于自然意象的创作方式,使画面超越了物象本身,成为对天地生机的哲学性表达。 徐玉正的《梅香鸟语,春意盎然》,既是传统笔墨精神的当代延续,更是一位乡土艺术家对生命本真的深情凝视。在水墨交织的方寸之间,我们触摸到的不仅是梅花的冷香与喜鹊的灵动,更是中国人骨子里"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生命韧性。这种以心观物、以笔写魂的艺术追求,让每一幅作品都成为照见自然与人心的明镜,在观者心中激荡出永恒的春意。 《题徐玉正梅石鹊图》
墨染苍岩裂玉根,虬枝破势入云痕。
寒香漫卷千峰雪,灵鹊栖来万木春。
笔底烟霞生古意,胸中丘壑见真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