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镌刻灵魂的文化长卷
文/高金秀(甘肃)
当我的双脚踏上天祝这片土地,时光的齿轮仿佛开始倒转,千年的藏族文化如潮水般涌来,将我温柔包裹。这里的每一丝空气、每一寸土地,都藏着动人的故事,每一种文化符号,都在深情讲述着民族的传承与热爱。
街头巷尾,身着传统藏服的人们,是天祝流动的文化诗篇。男子身着长袍,身形挺拔,束腰的彩带好似草原上蜿蜒的河流,藏靴沉稳地踏在大地,踏出生活的坚实节奏,踏出对山川的无限眷恋。女子的服饰则是一场色彩的绮梦,红的浓烈、绿的鲜活、蓝的深邃,与她们佩戴的珊瑚、玛瑙相互映衬,光彩夺目。那些精美的配饰,随着女子的步伐轻轻晃动,清脆声响宛如历史的低吟,每一声都在诉说着民族往昔的辉煌与今日的传承。
藏历新年的天祝,是欢乐与希望的海洋。阖家团圆,温馨的氛围弥漫在每一个角落。人们手持洁白哈达,那纯净的白色,如同雪山的积雪,承载着最真挚的祝福,传递着对亲友、对生活最美好的祈愿。而华锐赛马节,无疑是这片草原上最热血沸腾的时刻。骏马嘶鸣,它们如闪电般在草原上飞驰,四蹄扬起的尘土,是它们激情的注脚。骑手们身姿矫健,与骏马默契配合,他们的眼神中燃烧着对胜利的渴望,对自由的向往。观众的呐喊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震彻云霄,这是生命的礼赞,是民族精神的激昂迸发。
古寺,宛如天祝的精神坐标,静静伫立在岁月深处。天堂寺、达隆寺,飞檐斗拱在日光下勾勒出神圣轮廓,经幡随风烈烈舞动,是信仰的旗帜在飘扬。踏入寺内,檀香萦绕,一尊尊金身佛像庄严肃穆,慈悲的目光抚慰着每一个虔诚的灵魂。壁画上,佛国的奇幻世界、藏族的千年历史徐徐展开,色彩历经岁月洗礼,依然鲜艳夺目,细腻笔触间,是先辈们对信仰的坚守,对文化的传承。信徒们沿着转经道,一步一步,转动经筒,他们的脸上写满专注与虔诚,每一次转动,都是对生活的感恩,对未来的期许。
美食,是天祝文化最温暖的慰藉。手抓羊肉,将鲜嫩羊肉简单烹煮,保留最原始的鲜香。入口瞬间,羊肉的醇厚滋味在舌尖散开,每一口都是草原阳光雨露的馈赠,是大自然与美食的完美交融。藏包小巧精致,薄皮裹着精心调配的馅料,羊肉的鲜香、萝卜的清甜与面粉的麦香完美融合,每一口都能品尝到生活的烟火气,感受到家的味道。酥油茶,这杯藏族人民的生命之饮,浓郁的奶香、茶香和淡淡的咸,在寒冷的日子里,给人带来从舌尖到心底的温暖,驱散疲惫,唤醒活力。
民间艺术的天地里,唐卡是熠熠生辉的明珠。画师们用天然颜料,在画布上精心描绘。从佛国的庄严圣像,到神话传说的奇幻场景,每一笔都饱含信仰,每一抹色彩都凝聚智慧。历经无数个日夜的打磨,一幅幅唐卡诞生,它们不仅是艺术作品,更是藏族文化的精神寄托。藏毯编织坊里,妇女们用灵巧双手,将羊毛编织成精美的图案。吉祥八宝、花鸟鱼虫,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元素,在经纬之间交织出美好的愿景,每一张藏毯都柔软而温暖,承载着家的温馨,传承着民族的记忆。
在天祝的日子,我沉醉于它的文化魅力,触摸到了历史的厚重与生活的温度。当我转身离开,心中满是眷恋。这片土地的文化长卷,已经深深镌刻在我的灵魂深处。我期待着下一次重逢,再次投入天祝的怀抱,续写我与它的不解之缘,让这份文化的热爱,在岁月里永恒流淌 。
作者简介:高金秀,甘肃省天祝县打柴沟小学一级教师,大专学历,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本人兴趣爱好广泛,写作,论文,书法,绘画,唱歌,跳舞,剪纸,手工制作等,都是国家级一等,二等,优秀奖。公开课也比较成功,得到评委好评。在教学期间,成绩名列前茅。多次获奖。得到大家好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教育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