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史话(一):玉山
二十多年前,我还在蓝田县城工作。当时妻就学于蓝田师范班。一年暑期,陪妻和她同学上王顺山一游。一路上山,只见蔓藤丛生,丛林密布,满山苍萃。时有白崖凸现,上面或点缀苍松翠色。上得山来远望,只见白云悠悠,遮蔽山峰。山梁之上有蜿蜒小径,穿行其间,如入仙乡。一时风吹云散,层峦叠嶂,千姿百态,翠峰竞秀,白石争奇,尽显眼前。凉风习习,顿忘热暑。始知王顺归宿于此,诚不谬也。
那时年轻无知,虽然也听说过玉山,却从未将这二者联系起来。如今年老思乡,遍览蓝田史籍,才知玉山本是王顺山本名,又名蓝田山。
玉山,其西、南为蓝桥清水河,东、北为今流峪河,西北为灞水。涉及今兰桥镇、玉山镇、九间房镇、普化镇。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玉最早产于玉山,其质地细腻,致密润泽,明暗纹理斑驳,绿灰色,名为"蓝"。故玉山又名蓝田山。古之"玉种蓝田",即此地。
因蓝田山有平顶,故名平顶山。又因其形似覆船,故有覆船山之名。
蓝田之地,西周之时为王畿。平王东迁,其地归秦。宁公时地因玉名之为"蓝",始见之史册。献公时设邑,此"蓝田"名之始也。
蓝田有水,名曰灞水,西北而流。《汉书•地理志》 曰:"古曰兹水,秦穆公更名为霸水,以章霸功。"先秦时,秦出蓝桥清水河谷,赴商洛,与楚、晋相争,故以蓝桥河为灞水正源。因悟真寺峪东、北以蓝田山为邻,故名蓝田谷。今玉山东之流峪河,古称刘谷,《水经注》谓之蓝田山之东谷。
唐朝大诗人 白居易有诗赞曰: “昔有王氏子,羽化升上玄”。传王顺隐于玉山成仙,其隐地东接覆船山,西临蓝田谷,故名王顺山。王顺山,玉山之一峰耳。民间传说王顺孝顺,担土上山葬母,故王顺山又有孝山之称。
按历史顺序排,其名称先后应为蓝田山、玉山、王顺山。
王顺山岱顶玉皇顶,昔有黄龙洞湫,为乡民祈雨处。若云覆山顶,必降雨,故土人有“王顺山戴帽,伙计睡觉”之谚。古人常于此求雨。今读史籍,方知昔日登山多云之故。
唐代因蓝关古道为国家级驿道,玉山为名山。故人游山,皆从蓝桥斜峪上山。
唐代多位诗人登临玉山游览,其中声名最著者为杜甫和白居易。“朝蹋玉峰下,暮寻蓝水滨”。白氏览玉山美景,流连忘返。当年白氏所走路径今称作“白居易线”。
今蓝田分别开辟了玉山和王顺山风景区,分山口登山。不过玉山风景区所登玉山之顶,其实就是古之王顺山玉皇顶。今地图上标注王顺山之峰,当为古之平顶山(牛志云:覆车谷水,俗称福朝峪,在县东三十里,源出覆车山东北,西北流十五里至蓝田门寨东入灞)。而古之玉山主峰在其东,白石壁立,透出云表,俗称白石崖,为涉蓝秦岭诸峰最高者。
杜甫《蓝田九日崔氏庄》中有名句:“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两峰当指玉皇顶和白石崖。
读史至此,方知昔日王顺山之游,不过玉山一峰而已。何日重返故里,重游玉山,登白石崖,一览众山之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