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城小潢河
文/刘和旻
在豫南大地的崇山峻岭间,镶嵌着一座宛如明珠般的小城——新县县城,它还有一个充满热血与豪情的名字——红城。这座小城,因无数革命先烈的热血而熠熠生辉,也因一条蜿蜒的小潢河而灵动温婉。小潢河,从群山深处起源,宛如一条洁净的丝带,穿城而过,缠绕着这片红色的土地,她见证着岁月沧桑,更是承载着无数记忆与情感的生命之河。
小潢河的源头隐匿于大别山腹地,那是一片幽静而神秘的森林。涓涓细流从石缝间渗出,汇聚成溪,最终形成了这条哺育了千百代人的河流。在解放前,公路和铁路尚未通达这里时,小潢河是连接山里与山外的重要交通要道。人们通过放水排的方式将木材、竹子等物资运往外界,这使得小潢河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命脉。每到春夏之际,河水上涨,一艘艘木排顺流而下,带着山民们的希望驶向远方。那些年月,小潢河两岸热闹非凡,商贾云集,码头上人声鼎沸,船工号子此起彼伏,成为那个时代独特的风景线。
时光流转至战火纷飞的年代,小潢河见证了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在这片热土上,无数先烈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清澈的河水,也铸就了新县这座英雄之城的不朽传奇。每当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河面,仿佛诉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如今,我们漫步在小潢河畔,仍能感受到那份厚重的历史气息。岸边矗立的纪念碑静静伫立,铭记着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灵;而河水依旧缓缓流淌,像是在低声吟唱一首永不停歇的赞歌。
孩提时代,小潢河就是我心中的欢乐天堂。每到夏天,炽热的阳光烘烤着大地,大人们总爱搬着竹椅,坐在河边的老柳树下乘凉。他们摇着蒲扇,聊着家长里短,那悠闲的模样,仿佛整个世界都慢了下来。而我们这些孩子,可没心思听那些“大人经”,一头扎进水里,像一条条欢快的小鱼,在水中嬉戏打闹。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笑声、叫声在河面上回荡。
那时的小潢河,清澈见底。水底的鹅卵石在水流的冲刷下,光滑圆润,偶尔还能看到一群群小鱼小虾在石缝间穿梭。我们会挽起裤腿,小心翼翼地在水里摸索,想要抓住那些机灵的小家伙。有时候,忙活了半天,只抓到几只小虾,可心里却别提有多高兴了,感觉自己就像个凯旋的将军。
河岸边,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我们会摘下那些野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你追我赶地在草地上奔跑,累了就躺在草地上,望着湛蓝的天空,幻想着自己能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
小潢河也曾经历一段黯淡的岁月。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沿岸建起了化肥厂、造纸厂等一系列企业。这些工厂虽然带来了短暂的经济效益,也缓解了就业难的问题,却对小潢河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工业废水未经处理便直接排入河中,使原本清澈见底的河水变得浑浊不堪。最令人痛心的是1985年的一次事故:某化肥厂因操作失误大量排放氨水,导致整条小潢河的鱼类几乎全军覆没。寒冬腊月里,沿河两岸聚集了许多捡死鱼的人们,其中有老人、妇女,还有孩子。他们冒着刺骨的寒风,卷起裤腿,热火朝天地在冰冷的河水中捞起翻白肚的河鱼,这一幕让人倍感心酸。红城人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们意识到,必须要保护这条母亲河。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环保行动在红城展开。政府加大了对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关闭了污染严重的工厂,加强了对河道的清理和治理。红城人民也纷纷行动起来,参与到环保志愿者的行列中。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小潢河终于恢复了往日的清澈。
2020年以来,新县县政府秉持“将城市轻轻放在山水之间”的理念,正式启动小潢河综合治理项目,先后投资近8亿元,对小潢河生态系统、滨河公园、潢河路街区进行整体规划、分层次打造,以河景联通步道、串联公园,编织公园河道一体的休闲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景观,打造亲水“城市会客厅”。聚焦“一河两岸”,打造一条以水为“脉”、以文为“魂”的滨水空间和生态长廊,实现“人在景中走,身在画中游”的美好愿景。
每当我回到家乡,都会来到小潢河畔,静静地坐在岸边,聆听河水的流淌声,感受着微风的轻抚。那一刻,所有的烦恼和疲惫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心中只剩下宁静与喜悦。
漫步在如今的小潢河畔,眼前的景象让人耳目一新。河岸两旁,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垂柳的枝条像少女的长发,在微风中轻轻飘动;偶尔有几只白鹭从水面掠过,它们洁白的身影与碧绿的河水、湛蓝的天空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沿着河畔修建了一条宽敞的步道,步道上铺设着色彩斑斓的地砖,两旁安装了造型别致的路灯。白天,这里是市民们休闲散步、锻炼身体的好去处;夜晚,华灯初上,灯光倒映在河水中,如梦如幻,仿佛是一座天上的街市。
河面上,几座造型各异的桥梁横跨两岸,将城市的东西两边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这些桥梁不仅是交通的枢纽,更是城市的一道道亮丽风景线。站在桥上,极目远眺,整个红城的美景尽收眼底。远处,青山连绵起伏,蓝天白云洁净明亮;近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展现出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往下看,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水草在水底轻轻摇曳,仿佛是一群轻盈的舞者在翩翩起舞。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小潢河的清澈,正源于它那绵延不绝的源头,而这源头不仅赋予了河水蓬勃生机,也滋养了红城这片土地。在小潢河的润泽下,红城孕育出了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内涵。红城人民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品质,恰似这奔腾不息的小潢河水,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小潢河日夜静静流淌,它不仅是自然的慷慨馈赠,更是历史变迁的忠实见证者。从昔日基础设施落后、偏远闭塞的小县城,到如今充满活力与魅力的生态旅游名城,红城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小潢河的陪伴与滋养。同时,它也默默记录着红城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历程。正是这种拼搏精神,推动红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书写了一段又一段令人赞叹的发展篇章。
作者简介:
刘和旻,1971年12月生,河南省新县人,英语文学学士,经济学硕士,现供职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在军地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新闻报道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