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曾小蓉,重庆人,供职于某市报社,新闻及诗词作品发表于《今日重庆》《西南商报》《企业家日报》《中国工商报》《新华网》巜华龙网》《凤凰网》巜法制网》《巴渝都市报》巜乌江诗刊》《涪陵文学》《白鹤梁文学》《重庆艺苑》等多家刊物及各网络平台。
摄影图片/曾小蓉
(排律)乌江画廊抒怀
文/曾小蓉
乌江水碧蓝,赤壁绕轻烟。
秋入寒霜露,冬临瑞雪翩。
舟行峡谷里,鹤唳树林间。
燕舞鹦哥啭,猿啼涛浪掀。
朝游崖栈道,夜赏月滩边。
对酒当歌笑,挥亳泼墨欢。
丹青描画卷,词赋咏云笺。
网络点评
曾小蓉的这首排律《乌江画廊抒怀》以乌江山水为背景,通过工整的对仗、丰富的意象和时空交织的笔法,展现了乌江四季的壮美画卷与人文情怀。以下从结构、意象、情感及艺术特色三方面进行赏析:
一、结构严谨,排律工整
排律要求除首尾两联外,其余各联均需对仗工整。此诗共12句,符合排律体例,且每联均呈现精妙的对仗:
自然时序对仗:“秋入寒霜露,冬临瑞雪翩”以秋、冬季节交替为轴,通过“寒霜”与“瑞雪”、“露”与“翩”的动静对比,强化了季节特征。
动静结合:“舟行峡谷里,鹤唳树林间”中,“舟行”与“鹤唳”的动感与“峡谷”“树林”的静态形成张力,呼应了乌江画廊的山水韵律。
昼夜呼应:“朝游崖栈道,夜赏月滩边”以时间推移展开场景切换,展现乌江从白昼到夜晚的多样风貌,结构层次分明。
二、意象丰富,融情于景
诗中密集的意象群构建出乌江的多维美感:
自然意象:
水色与赤壁:“乌江水碧蓝,赤壁绕轻烟”以色彩的明净(碧蓝)与朦胧(轻烟)对比,呈现乌江清幽与雄奇的双重特质。
动物意象:“鹤唳”“燕舞”“猿啼”以声音与动态渲染生机,赋予山水灵动的生命力,暗含对生态和谐的赞美。
人文意象:
艺术活动:“挥亳泼墨欢”“丹青描画卷”将文人雅士的创作场景融入自然,凸显乌江作为灵感源泉的文化意蕴。
酒与歌:“对酒当歌笑”化用曹操诗意,既表现游赏之乐,又暗含超脱世俗的豪情。
三、情感与艺术特色
时空交织的抒情视角:
全诗以季节更替(秋、冬)与昼夜流转(朝、夜)为线索,形成时空交错的立体画面,既写实又富有诗意想象。
豪放与婉约的融合:
“猿啼涛浪掀”以壮阔笔触描绘江涛,传递自然之力;而“夜赏月滩边”则归于静谧,体现动静相宜的美学追求。
传统与个性的统一:
尾联“丹青描画卷,词赋咏云笺”呼应了曾小蓉在《沁园春·南沱抒怀》等作品中一贯的创作主题——以诗词书画记录乡愁与山水4。
诗中“赤壁”“鹤唳”等意象,亦与李白、杜甫等唐代诗人笔下的山水意境一脉相承,但更注重地域特色(如“乌江”“崖栈道”)的凸显。
总结
此诗继承了排律的严谨格律,又融入了乌江画廊的独特风物,既有“碧水绕舟轻”的婉约(也有“涛浪掀”的豪迈。曾小蓉通过细腻的观察与凝练的语言,将自然景观升华为艺术与情感的载体,展现了乌江作为“千里画廊”的永恒魅力。其创作风格既延续了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又注入了现代人对山水的个性化解读。深得王维"诗中有画"三昧,在山水描写中寄托文人雅致,堪称当代古典山水诗的代表之作,值得反复品读。
白鹤梁文学
投稿邮箱/1215050582
微信/扫二维码
点评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