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暖宜人的三月,洪洞县第三中学校与孟子教育研究院联合举办了“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启动仪式”,积极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理念。为了加速“三标课堂”教学体系的实践转化,孟子教育学院孟国泰教授在3月28日踏入我所在的班级,带来了一场极具启发性的实操指导。
课堂初始,我按照传统教育模式,引领学生朗读自立自主歌,展示学习目标,安排自主复习与小组讨论,随后又带着学生梳理知识点。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部分学生未能真正将知识内化。孟教授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课堂存在的缺陷。
他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阐释道:“听过看过,不算学过;思过想过,才算学过;做过用过,才算真学过”。这一理论如同一束强光,照亮了传统教学中忽视学生主动思考与实践运用的暗角,让我意识到传统教学中我过度主导,使学生缺乏了主动思考和实践的机会。孟教授强调的“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理论也让我明白,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方式都有差异,教学不能一概而论。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高效学习模式,孟教授以学生记背数学核心素养与排列组合知识点为切入点,指导学生组建互助学习小组。遵循“个体不会,对子帮;对子不会,小组帮;小组不会,全班帮;全班不会,老师闪亮登场”的互助模式,以及“起立 - 说话 - 击掌 - 坐下”的清晰流程,开展知识点的记背与问题解决。
起初,对于互助小组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我心里满是疑虑。数学学科逻辑性强、知识抽象,学生们的基础和思维能力参差不齐,我担心小组互助只是表面热闹,无法真正解决学习中的难题。
在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环节,孟教授悉心指导我抽查重点关注的学生,并安排小组组长帮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知识点。当我完成两次抽查后,孟教授的一句“小李老师,你放心了吗?如果不放心,还可以再次抽查”。当我想要第三次抽查时,他的那句“你要对你的学生有自信,你要相信你的学生!”如洪钟般在我心间敲响,让我深刻反思自己过往教学中对学生信任的匮乏。我意识到,长久以来自己对学生的诸多不放心,正是源于内心深处对学生能力的不信任,而这或许正是导致学生课堂发言胆怯的重要原因。
孟教授的指导让我对“三标课堂”充满了探索的热情。之后,我深入研读了《三标课堂》与《大众教育学》,对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后续的教学中,我开始积极探索,尝试将“从个体出发新教育”“五点四题”等应用到数学教学实践中。
在课堂上,我依据“三标课堂”理念,即“设标、达标、回标”,设定了清晰的目标。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尝试理解基本概念,完成简单的基础练习,这是自主学习环节。我观察到,有的学生能快速抓住关键信息,有的学生则遇到了一些疑惑。接着,我按照孟教授的方法,组织对子交流,让学生互相讲解自己的理解和遇到的问题。
随后进入小组合作环节,我给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各小组围绕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学生们结合教材知识和之前的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合作、沟通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真正做到了“说”“做”最大化,也真正将知识内化,达成了目标。
孟教授有一首口语歌:“目标明确方向清,自主合作探究行。积极展示风采显,三标课堂育精英。”为了让学生积极展示风采,我鼓励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证明过程。学生们自信地走上讲台,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推理步骤,向同学们讲解自己的想法。通过展示,其他同学能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同时也锻炼了展示者的表达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是一个旁观者,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只有当全班都不会时,才给予引导和点评。对于学生提出的独特见解,我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同时,我还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路,培养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三标课堂”为我的数学教学开启了新的视野,指明了变革的方向。
这段与“三标课堂”深度接触的经历,于我而言,是一次教育理念与实践的重大蜕变。它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应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要点燃学生求知热情、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们不仅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知识基础,还要从“讲师”转变为“导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巧妙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探索知识,主导课堂。
回顾往昔教学,我在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中,对学生多有不信任,过度主导课堂,却忽略了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与自主空间。如今,我决心放下对课堂主导权的执念,大胆放手,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未来,我会将“三标课堂”理念深度融入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精心组织形式丰富多样、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踊跃表达、积极探索,真正把课堂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主角,让学习成为快乐,让高分成为结果。
在这条教育之路上,我也将竭尽全力、想尽方法、用尽资源,不断提升自我,做到从个体出发,助力每一位学生在高质量教育的滋养下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为学校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李宁(洪洞县第三中学校)
青力点评
李宁老师的文章详细记录了她在教学实践中的转变过程,从接受传统教育模式到领悟并实践“三标课堂”理念。文中通过孟国泰先生的实操指导,展现了“思维破冰、悟标重塑”的过程,体现了作者对教育理念的深刻反思和积极变革。文章语言流畅,逻辑清晰,展现了李宁老师对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热情与决心。
责编: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