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大地】4326 相伴的岁月:爱是永不褪色的信仰(散文诗)作者║萧欣(吉林)主播║箫雅

相伴的岁月:
爱是永不褪色的信仰(散文诗)
作者║萧欣(吉林)
主播║箫雅

那个清晨,天阴得像一张未展开的信纸,雨细密而温柔,像是谁悄悄在天空的角落里落泪。街道边的梧桐叶被雨水打湿,静静贴在地面上,泛着一层近乎透明的光泽。
她穿着一双旧球鞋,在路口停下,弯腰系起松开的鞋带。雨水顺着她的发丝滑落,几缕碎发倔强地黏在脸颊上。她没带伞,却像根本不在意下雨,神色平静,仿佛这场雨只是生活的背景音乐。
他撑着一把黑伞从对面走来,目光被她吸引,却也只是匆匆一瞥。就在擦肩而过的一瞬间,伞尖轻轻勾住了她散落的一缕长发。他急忙停下,手忙脚乱地收伞,低声道歉。
“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他说,声音比雨还轻。
她抬头看他,一双眼睛清澈如初雨洗过的湖面,没有恼意,反而笑了笑:“你抓住的不是头发,是我一整天的运气。”
他怔住,被她那句话击中。他从未听过有人这样说话,带着一点孩子气的俏皮,又有种莫名的温柔。他下意识地问:“你家住哪儿?我送你回去。”
她没有直接回答,只是看了看天,又望着他,轻声道:“等雨停了,我再告诉你。”
她的声音不大,但雨却仿佛在那一刻为她沉默了。风把伞轻轻推向他怀中,雨滴从伞骨边缘坠落,落在地上,激起细碎的涟漪。梧桐叶在他们脚边打着旋飘落下来,像是命运无声的安排。
他笑了,没再追问,也没有离开。他只是静静地站在她身旁,替她遮着雨,一直等。
那场雨很长,像是在给他们预留足够的时间,用来种下一颗关于未来的种子……
后来他常说,那天的雨,是上天为他们写的序章。没有华丽铺陈,也没有命运的轰然一撞——只是伞尖轻轻碰到发梢,就已经足够,叫人愿意用一辈子的时光,来听完那句“等雨停了”。
那一年的秋天,风比往常更急,落叶还未泛黄就被卷进了城市的缝隙。他们刚搬进一间旧公寓,窗户关不严,吵架的声音顺着风泄了出去。
那场争吵无关大事,不过是一杯咖啡洒在了他整理了一晚的设计图上。她的抱歉来得太迟,他的怒气却来得太快。话语像利刃,一句比一句尖锐,句句都往最软的地方扎去。
她摔门而去,玻璃门上的一条裂痕,在傍晚的余光里像一道脉冲——他怔怔望着那裂痕,忽然觉得心口发闷,仿佛那不是玻璃碎了,是自己的心电图在空白中拉出一道急促的峰值。
夜深了,风越来越冷。他在屋里踱来踱去,像是被关进一个名叫“后悔”的房间。最终,他拿起那盒还未拆封的创可贴,走进雨夜。他记得她爱吃夜市角落那家煎饼摊的香葱薄饼,也记得她赌气时总爱躲进街角那家24小时营业的旧书店。
他在旧书店门口找到了她。她靠着墙,怀里抱着一本没翻开的旧小说,眼神落在窗外,但什么也没看见。
他没说话,只轻轻坐在她身旁,把创可贴放在她掌心:“伤口总要缝合,但缝线的颜色,可以不一样。”
她回头看他,眼神里藏着火光与水汽交织的纠结。他的眼睛里没有倔强,只有歉意,和一点小心翼翼的温柔。
“你是不是以为我不在乎?”她的声音低哑。
“不是,我只是……在你说‘没关系’之前,先原谅了自己。”
她忽然笑了,眼泪却掉了下来:“你总是会用一些很奇怪的句子,逼我承认,我其实比你更舍不得。”
从那天起,他们开始发明属于彼此的语言。
比如用咖啡渍在木桌上画心型,像悄悄写下一封不寄出去的情书;
比如用晾衣夹夹住一张纸条,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摩斯密码;
比如每次争执后都跳一支笨拙的舞步,不合节拍,但笑声和解的声音却正好落在彼此的胸口。
他们把争吵变成默契,把差异变成游戏,把日子过成了一道长难题——不是等答案,而是一起解题。
她曾写在日记本角落:“爱不是答案,是问题本身。”
他偷偷补上了一行字:“所以我们要用一辈子解题,一起出错,一起重算,一起得出,那唯一的我们。”
他们退休后的日子,像一卷被慢放的胶片,声音都变得柔软,连时间的影子都走得比从前轻了些。
清晨,他会悄悄起床,用热水壶烧一壶她喜欢的红枣水。水开时,他总会用食指轻敲杯沿三下,像是在叫她起床,也像是提醒自己:“你还在,我们还在。”
她老花眼越来越严重,他就陪她练习用放大镜看说明书,指着一个个字耐心拼读,好像在带一个刚学识字的小孩重新回到课堂。
她常常忘记吃药,他就用五颜六色的贴纸标记每个药盒,把“早饭后”变成“吻她之后”,把“晚饭前”标作“牵手时间”。
生活有时就像一本翻到一半的书,突然撕掉了最温柔的篇章。
那一天,她在医院的走廊尽头站了很久,手里攥着一张薄得像命运开出的罚单的诊断书。白底黑字,没有怜悯。她的手一直在抖,像是撑着整个人最后的体面,而眼泪却怎么也不肯落下。
他赶到时,她站在窗边,逆光模糊了轮廓。他没有说“别怕”,也没有说“都会好的”,他只是走过去,轻轻拉起她的手:“我们把剩下的日子排成队,一个一个打发,就像小时候排队打饭,一勺接一勺,不着急。”
从确诊的那一刻起,他们就不再讨论“未来”这个词,而是把每一天都过成独立的节日。
化疗室的灯光冷白得像雪,但他总会在她每一次治疗前,给她讲一个“明天会更好”的笑话。有时是编的,有时是小时候的糗事,有时什么也讲不出来,只是拿她的手放在心口,让她听他的心跳——那是世界上唯一不用靠药物维持的节奏。
她开始掉发的那天,是冬天。他把她的发圈摘下,轻声说:“你比风轻一点,比雪暖一点,比我勇敢太多。”
当她醒来发现自己的头发被命运夺走时,转过身,看到他也剃光了鬓角。他笑着学她的语气:“这样秃头癌细胞就分不清谁是谁了,它要是认错了,也许还会转移给我。”
她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却紧紧抱住他:“你怎么这么傻?”
“因为你值得。”他说得平静,像是说了一句再普通不过的真理。
他在病房门外写下《致肿瘤君的情书》——
“亲爱的病魔,你拿走了她的氧气,偷走了她的睡眠,毁了她的味觉,现在该轮到我来取回这些。她太温柔,不适合和你战斗。但我可以。来找我吧,把痛转给我,别再烦她了。”
那些日子,病房的窗帘总是半掩,拉不上全部的阳光,却挡不住墙上那两道交缠的影子。那是他们的倒影,在一起的形状,无论光线如何,都不曾分离。
她有天虚弱地问他:“如果有一天我认不出你了,怎么办?”
他靠在她床边,轻轻拭去她眼角的泪,说:“那我就天天换衣服,让你有理由多看我几眼,说不定你会再次爱上我。”
她闭上眼,笑着,嘴角微扬,像一朵即使风雨再大也不肯低头的花。
在她接受第一次化疗的地方,也是在病床上,她第一次对他说“我怕”。那一刻,被他刻在心底,不是创伤,而是他此生最坚定的承诺:“你怕,我就陪你怕。”
情人节那天,他总是拿着两支花——不是鲜艳的,而是他特意晒干的旧玫瑰,花瓣已褪色,却如记忆般被时间熏染出浓香。“一支给现在的你,”他说,“一支,给十年前那个说自己丑到不敢照镜子的你。”
她笑着,握住花,又握住他老去的手:“你啊,果然越老越会说情话。”
“不是我老了,是你还没听腻。”
黄昏时,他们会在医院后院的林荫道散步,脚步慢得可以数出心跳的节奏。她常说:“你看,阳光变暖了。”他说:“不是阳光,是你牵着我的手。”
偶尔她会问:“你还记得我们年轻的时候吗?”
“记得啊,”他总会这样答,“你那时候不告诉我家在哪儿,结果我花了几十年才找到你现在的‘心里地址’。”
她眯起眼,像猫一样靠在他肩头:“可惜我现在老了,记性不好。”
“那就由我替你记。”他说这句话时,语气轻得像是对风说话,又重得仿佛替整个余生立誓。
他们从未为岁月的消逝惋惜,因为他们深知——时间带走了容貌,却没能带走陪伴。老去,不是结束,而是变得更慢地相爱。

那一夜,月光落在病房的地板上,薄如蝉翼。空气里没有痛苦的呻吟,只有心跳和呼吸像两行即将合上的诗句,沉静而悠长。
她的手掌骨感突兀,指缝间漏出两粒药片,在月光下泛着微光,就像年少时藏在糖纸里的梦想,仍舍不得吞下。
他坐在床边,一只手握着她冰凉的指尖,另一只手轻轻翻过那本陈旧的相册。最后一页,是他们的结婚照,翻过去的背面写着几行歪斜的小字:“北纬39°,东经116°,还有你心跳时我最爱的频率。”
“你看,我们的爱,有坐标,也有声音。”他轻声说。
她没有回应,只是微微颤动的眼皮在告诉他:她还听着。
“你总说你怕忘了我,其实我更怕的是——你记得我,却走了。”
他俯身,把额头贴在她的掌心,轻轻道:“可现在我不怕了,因为我知道——你是我活着的证据,也是我老去的方向。”
她像睡着了一样,嘴角微翘,像是梦回那场雨,那把伞,那一句“等雨停了再告诉你”。
葬礼那天,天也落了雨。他没穿黑衣,而是穿了她最喜欢的蓝灰毛呢外套。他把她的骨灰分成两半,一半撒进她故乡的河流,那里有她童年的呼喊和少年捡贝壳的影子;另一半,他埋进他们阳台那口种满鸢尾花的花盆中。

春天来时,那些鸢尾花像蓝水晶一样绽放,花瓣迎风摇曳,仿佛有人在轻声说话。
他总会在黄昏时对着花朵自语:“今天风有点大,你别着凉。”
街坊都说他疯了,说他在跟一盆花谈恋爱。他只是笑笑,从不争辩。
多年以后,有人在河边捡到一枚铜牌,锈迹斑斑,却依旧刻得清晰——
“我们的爱不是圆,是莫比乌斯环。没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一条永不停歇的路。”
人们不懂这句话的意思。可他知道。她也知道。
那不是爱情的终点,是他们命运之带在时间尽头轻轻打了个结,结在相伴的岁月里,结在那年雨停后的安静早晨。
2025-4-9

【 作者简介】
王晓军,字保平,笔名,萧欣,喜欢文学和摄影。东北吉林省人,1975年高中毕业后下乡知青,忙碌奔波直至退休。
2025年伊始,希望用余生参与文化交流传播,汲取文学摄影作品精华,广交各方朋友,共同分享和享受美的作品,共同探讨文学的发展,共同在文学作品中找到美好生活的真谛,享受文学作品带来的精彩世界。

【音频总监、主播简介】
箫 雅,辽宁阜新人,小学国学教师。
诗与大地创办人,副总裁,音频总监。多家平台特约主播。
喜欢写作、朗诵。辽宁省作协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阜新市、县作家协会会员,朗诵学会秘书长。多家平台的主播。诗歌散见于《文学月报》《当代新诗实力诗人》《中国风》《辽宁作家》《中国当代散文实力作家》《阜新文艺》《蒙古贞日报》《辽西风》《阜新日报》等报刊杂志。曾获得多项蒙古贞文学征文及朗诵奖项。

声明:插图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总编联系方式15841806399文字 版权属原作者。
音频来自主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栏目:
【诗与大地·蒙古贞部落】
【阜蒙诗词·现代诗】
【诗与大地·名家有约】
【诗与大地·拓展】
【诗与大地·绝句小说】
【诗与大地·读诗心得】
【诗与大地·诗坛十三姨】
【诗与大地·渤海潮】
【诗与大地·诗情画意】
投稿请微信搜索关注“诗与大地”。
总裁总编辑:
微信:荆枫wu2630582695
副总裁音频总监:
微信:箫雅jia745405216
投稿请附200字以内作者简介,照片一幅。有声作品MP3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