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雪
疏枝标致设,玉骨尤清绝。
暖气至东来,零香催蕊折。
梅残已见春,柳意方辞雪。
节物改风情,番番堪自悦。
首联以“疏枝”和“玉骨”定格了梅之形与神,构建出空间维度上的观感。颔联打破静态,用“东来暖气”“零香催蕊”推动时间进程,预示着春天的临近,从“疏枝玉骨”到“零香催折”的物态消解,诠释了“穷则变,变则通”的易理。
颈联梅之凋敝与柳之新生构成了矛盾统一体,这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知方式,暗合了“反者道之动”的哲学思想。
诗的转结都放在了尾联“节物改风情,番番堪自悦”,诗人以豁达接纳自然规律,这种与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超越性智慧形成跨时空呼应,成为观照生命本质的禅镜。
短促有力的入声韵脚,成功塑造出冬春交替的特有节奏感。全诗声律上做到了阴阳平衡,也成了加分项。
提升建议:一是第二句改为“清尤绝”,把副词“尤”字放到两形容词中间,既使梅骨之“清”更突显,又舒缓了起拍的节奏;二是第六句改为“柳带初融雪”,保留了原意又更贴近初春,妥否?供参考。
冬至后的“三九天”,天气寒冷,体内阳气刚刚生发,比较弱小,养生要调节体内平衡、顺应自然。因此要注意躲避寒冷、适当运动、多多休息、心情平稳,养护自身内刚刚生发的弱小阳气,使其利于以后的生长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