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拔草归来
作者:应钟
2024年的夏天回老家陪母亲小住,晚饭后散步经过小镇北头新近翻修的公路桥上。站在桥头,顺着河往东看,背后的斜阳把影子映在河面上,拉得很长,向东延伸,把我的思绪带回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的那些夏天、以及那时的某个夏日午后。
七月的夏天,太阳总是出来的那么早,下山的那么迟,把它强大的光和热尽情地撒到我们北半球的大地上!充足的阳光加上说来就来的雷阵雨促生了庄稼地里杂草的快速生长,这给还在上小学的我们提供了一个暑假“勤工俭学”的好途径。每年暑假,下地拔草是我们兄弟姐妹几个的主要任务之一。拔草除了喂家里的猪和羊之外,更多的是要晒干,而且晒的时候不能让草淋雨、发霉。只有干爽、发漂亮的青白色、散发出清香味的草才能卖出好价钱。有了这些卖草的毛毛票,父母才可能尽早地凑够我们兄弟姐妹秋季入学时的学杂费。
每天早上起来,我们兄弟姐妹要分工,有人在家做早饭,有人出去拔草。因为露水还没有完全退去,只能去河边或长得比较矮的农作物地里拔草。拔满一筐背回家,摊晒在院子里或家门口的路边上之后才吃早饭。农村的早饭都比较晚,吃完早饭太阳就已经很高了,天太热不出去拔草,是我们在家写暑假作业的时间。午饭之后,太阳偏西的时候我们又要背着草筐下地了。
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收获最多草的地方是玉米地里。来到玉米地边上,放眼望去,你能看到一人多高的玉米随风摇摆,形成像绿色绸缎一样的波浪,也由此感到一股凉意。可一旦进入玉米地,你几乎再也感觉不到一丝丝的风。刚进去时你还会觉得有躲开了太阳灼烧的快感,可不用几分钟你就会满头大汗,就想往外跑,因为里面实在是闷热。就是这闷热,让很多割草的人望而却步。只有能忍受这闷热、吃得这份苦的人,才会在较短的时间里收获一筐草,而且是能晒出更多干草的那种。
一天午后,我和姐姐两人又到玉米地里拔草,天气好像比平时更闷热。我们只顾低头拔草,也没有多想。等我们装满草筐、走出玉米地的时候才看到不远处的闪电、听到隆隆的雷声。这老天爷变脸的速度显然比我们拔草的速度快啊!姐姐说:“赶快往家跑。”可是应该选择过桥走大路,还是走捷径呢?走捷径就是要穿过那条新近才加宽、加深,还没有多少水的人工河。可能我们以为自己会比那块乌云跑得还快,也可能没有想那么多,我们选择了走捷径。可惜刚刚跑到河边,瓢泼大雨从天而降。我们像往常一样先下河坡,可这一次刚迈了一步,连人带草筐一起叽里咕噜滚到了河底。难怪人们说下坡路好走,一点不错!老家的那粘土,被雨一淋,就好像变成了一块滑板。在平平的河底走都打滑,更不用说跑了。这时我们才后悔没有去走大路。我们一步一步小心地走过了河底,就要爬坡上岸。这上坡也是一样的滑,我们刚爬了几步,就呲溜一下又滑回到了河底。努力但失败了好几次之后,河底的水已经淹没了我的脚面。我的脚脖子感觉到了哗哗地向东奔流的雨水带来的冲击力,要被水冲走的恐惧爬上心头。急中生智,我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一手拿着我用的铲子,一把抓过姐姐手里的铲子,左右开弓,一边在河坡上刨坑,一边踩着坑往上爬。姐姐跟在我的后边,沿着我铲出的“梯子”往上爬。等终于爬上了河岸,我忍不住回头,看到河底的水流得更急了。我问姐姐:“要是还没有爬上来,我们会被水冲走吗?”姐姐转头看了看河水,只对我说:“赶紧回家吧。”等我们俩背着草筐拖泥带水回到家时,乌云散去,彩虹现身。
这是个并不起眼的经历,我也不清楚它给以后的生活带来了多大的影响,但我和姐姐当年不小心滑至河底,而后努力爬坡的情景经常在我眼前浮现。让我意识到如果我们不幸跌入一生的低谷,千万不能坐在谷底等待,要爬坡、要想方设法地爬坡!
作者简介:应钟,女,大学里学的是工科,却如饥似渴地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工作的性质是教学和科研,写的是科技论文,但一直有写日记和随笔的习惯。现在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分享出来,希望与更多人交流,与大家一起进步和提高。《世界文学》签约作家。
参赛详情请点击以下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