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泰山
卢闯
岱宗巍峨入云中,云海翻腾日出红。
石径盘旋通天路,松涛阵阵送清风。
仙人桥上仙人过,玉皇顶上玉皇宫。
十八盘上心尤壮,极顶凭栏望碧空。
古柏参天迎远客,摩崖石刻映山丛。
问君此行何所寄,泰山雄伟傲苍穹。
回首千山皆渺小,人生何处不高峰。
豪情寄岱宗,壮志悟人生—《登泰山》赏析
吕效林
《登泰山》是一首充满豪情与诗意的七言律诗,作者通过对泰山雄伟景色的细致描绘,以及登山过程中所见所感的生动叙述,营造出了雄浑壮阔的意境,抒发了对泰山的赞美之情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1. 意境营造:诗中意境雄浑壮阔,气象万千。开篇“岱宗巍峨入云中,云海翻腾日出红”,作者以磅礴之笔描绘泰山高耸入云,云海翻涌间旭日东升的壮丽景象,将泰山的雄伟与日出的辉煌融为一体,奠定了全诗豪迈壮阔的基调,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石径盘旋通天路,松涛阵阵送清风”则引领读者的视角,沿着蜿蜒曲折的石径,感受着山林间松涛与清风的抚慰,在雄伟壮阔中融入了清幽闲适的氛围,动静结合,使意境更为丰富。当行至“仙人桥上仙人过,玉皇顶上玉皇宫”,神话传说与现实景观交织,增添了神秘庄严的文化气息,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而“古柏参天迎远客,摩崖石刻映山丛”,古柏与石刻这些承载着历史岁月的元素,与自然山水相互映衬,营造出浓厚的人文历史意境。
2. 情感抒发: 诗歌饱含着诗人对泰山的崇敬与赞美之情。“问君此行何所寄,泰山雄伟傲苍穹”直白地表达出对泰山雄伟气势的赞叹,将泰山的傲然屹立与苍穹相对,凸显其巍峨不凡。同时,作者借登山经历抒发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感悟。攀登十八盘时“心尤壮”,登顶后“回首千山皆渺小,人生何处不高峰”,展现出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壮志豪情,以及站在人生高处,俯瞰万物的豁达胸怀,激励着人们在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挑战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升华 。
3.结构层次:诗歌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以登山的行程为线索,从山脚下仰望泰山的整体风貌,到沿着石径盘旋经过仙人桥,登上玉皇顶,再到极顶凭栏远眺,最后回望群山,脉络清晰。随着作者的脚步,读者仿佛也完成了一次攀登泰山的心灵之旅。
4.语言特色:用词精妙,“巍峨”“翻腾”“盘旋”等词生动地描绘出泰山的形态和动态;善用修辞,“石径盘旋通天路”运用比喻,将石径比作通天之路,形象地写出山路的崎岖与高远;还融入了神话传说和历史文化,如“仙人桥上仙人过”“玉皇顶上玉皇宫”,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神秘色彩。
5. 这首《登泰山》是一场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精神盛宴。作者凭借细腻笔触,从泰山的巍峨山势、奇幻云海、壮观日出,到蜿蜒石径、松涛清风,再到仙人桥、玉皇顶等文化古迹,全方位勾勒出泰山的磅礴风姿与深厚底蕴。诗作不仅是对泰山胜景的礼赞,更借登山历程抒发了内心豪情。攀登十八盘时的壮志满怀,登顶后“回首千山皆渺小”的豪迈气魄,以及对“人生何处不高峰”的深刻感悟,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完美融合,激励着人们在人生道路上勇敢攀登、不断超越。这首诗展现出的雄浑意境、真挚情感与深刻哲思,使其成为一首兼具审美价值与励志内涵的佳作,让读者在领略泰山之美的同时,获得无尽的精神鼓舞 。

作者简介:卢闯,男,1968年3月生,济南市人,山东农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中学高级教师,青岛远见教育咨询公司资深高考规划导师,现任教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之余,撰写专业文章,已在《山东教育报》、《课程教学研究》、《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等发表文章上百篇。2020年开始诗词创作,2022年获“吴伯箫”杯全国诗文大赛金奖,2023年获“风雅颂”杯全国诗词大赛初赛金奖、复赛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