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维良《念奴娇•赤壁怀古》篆书:古韵与豪情的交融
新华大采风艺品城讯
艺品城管委会特邀总策展人康留国、张庆华,对艺品城篆书导师徐维良以篆书书写的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学术解读,剖析其艺术价值与收藏逻辑。
一、篆法精妙:传统书艺的当代演绎
徐维良此作以玉箸篆为基础,巧妙融合吴昌硕石鼓文的苍劲与邓石如铁线篆的秀逸。“大江东去” 四字,横画起笔藏锋,似坠石有力,收笔疾涩相济,呈现出 “屋漏痕” 般的质感。“浪淘尽” 三字,通过弧线曲率的变化,将江涛奔腾之势凝于静态笔墨间,完美诠释了篆书 “婉而通” 的美学追求。
在篆书对称结构的运用上,“江山如画” 堪称典范。字内空间分割精准遵循 0.618 黄金比例,左右部件间距误差控制在 ±0.3mm 以内,展现出数字化时代手工书写的极高精度。这种秩序美学与东坡词中 “一时多少豪杰” 所蕴含的历史沧桑感相互映衬,形成独特的辩证统一。
二、文本创新:文学与书法的跨界对话
作品打破传统篆书创作模式,通过章法创新让文学意境可视化:
空间叙事:
全篇采用“三段式” 布局,上段 12 字模拟赤壁山势,中段 20 字展现江流动态,尾段 16 字营造月下空灵氛围,与词作 “历史 - 战争 - 哲思” 的三重结构相契合。
墨色韵律:
运用“五色墨法”,在 “惊涛拍岸” 处用宿墨堆叠,形成 2.1mm 的立体墨层;“人生如梦” 则以淡墨枯笔处理,墨色浓度梯度下降 47%,使视觉节奏与文本情感同步起伏。
钤印哲学:
引首章“赤壁千秋” 取法汉铸印,与落款 “徐维良玺” 的鸟虫篆遥相呼应,隐喻艺术传承的永恒性。
三、价值彰显:三维视角下的收藏逻辑
作品入选《艺品城惠民大礼包》,并通过“双盲评审” 机制认证,其艺术价值得到多位特邀专家的联署推荐。
四、专家点评:新文科语境下的篆书变革
新华大采风评委会主任专家张庆华评价:
笔法稳健:
笔画沉稳,线条粗细均匀,体现篆书“中锋用笔” 要求,线条古朴有力。
结构匀称:
字的结构合理,对称与平衡感佳,字间距恰当,布局规整有序。
风格古朴:
作品尽显篆书古雅韵味,字形与用笔遵循传统规范,彰显篆书独特魅力。
同时,作品在线条变化、灵动性及墨色变化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整体展现出作者扎实的基本功与对篆书风格的深刻理解。 总策展人康留国指出:
徐维良的创作打破了“篆书 = 古董” 的固有认知。他将甲骨文的图像思维、简帛书的率真气质融入经典文本,其 “新篆体” 是文化数字化战略在书法领域的生动实践。当徐维良的铁线篆邂逅东坡的赤壁词,不仅重现了 “樯橹灰飞烟灭” 的历史场景,更搭建起传统艺术当代转化的试验平台。
艺品城管委会认为,徐维良老师这幅篆书作品收藏价值颇高,原因如下:
艺术资质:
通过国家人事部人才所中国书画人才资格认定考核,为高级书法师(副教授级),获国际美术家联合会等 130 余个书画团体认可,获杰出书法艺术家称号及 ISC2000 艺术价值评定,作品润格为 1200 元 / 平方米。
赛事荣誉:
作品在全国性书画大展中屡获金、银、铜等优秀奖项,入选多部典籍,部分作品被国内外书画团体收藏。
称号加持:
被授予当代中国书画艺术名人、东方书画艺术家、跨世纪艺术人才等多个荣誉称号,彰显其在书画领域的影响力。
新华大采风总编室
胡丽佳 方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