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北京故宫之四
据有关资料介绍,早在明朝,乾清宫是皇帝的主要寝宫,也是主要政治活动的场所。自永乐皇帝朱棣至崇祯皇帝朱由检,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
另外,由于宫殿高大,空间又过敞,皇帝在此居住时曾分隔成数室。据记载,明代乾清宫有暖阁9间,并且分上下两层,共置床27张,后妃们得以进御。由于室多床多,皇帝每晚就寝之处很少有人知道,其目的是为了确保自身绝对的安全,以防各种不测的发生。
另据了解,皇帝虽然居住在迷楼式的宫殿内,且防范森严,但仍不能高枕无忧。据记载,嘉靖年间发生“壬寅宫变”后,世宗移居西苑,不敢回乾清宫居住。万历帝的郑贵妃为争皇太后闹出的“红丸案”、泰昌妃李选侍争做皇后而移居仁寿殿的“移宫案”,都发生在乾清宫。明代乾清宫也曾作为皇帝守丧之处。
那么,明清时期紫禁城发生过数起火灾,又是怎样的呢?
崇祯十七年,也就是清顺治元年的1644年,李自成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但李自成很快被清军在山海关击败。李自成向陕西撤退前焚毁紫禁城,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薰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
我们还从有关资料中获悉,五月初二,清军进入北京,紫禁城被清军接管。同年10月,清世祖顺治帝迁都北京。十月初一,顺治帝在太和门向全国颁布登基诏书,清王朝正式定都北京。此后历时14年,将中路建筑基本修复。
时间到了康熙二十二年,也就是1683年的时候,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也就是1695年的时候,基本上得以完工。
据介绍,清朝入关之后,依照明朝的旧例,顺治帝和康熙帝都将乾清宫作为居住和处理朝政的主要场地。雍正帝即位之后,开始移居养心殿。
据了解,养心殿位于紫禁城内廷、乾清宫西侧,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起初,它并不是皇帝的寝宫。清康熙时期,内务府在此设置专为皇室造办宫廷活计的诸多作坊,称“养心殿造办处”。康熙六十一年,也就是1722年的时候,康熙皇帝去世后,即位的雍正皇帝并没有搬到其父的寝宫乾清宫去住,而是将西侧遵义门内暂时用作为父守孝之“苫次”的养心殿辟为皇帝寝宫。
从此,养心殿开始成为皇帝居住和清朝朝政的主要处理地点,此后军机处设立之后办公地点也在养心殿附近。乾隆帝即位之后,对养心殿的殿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改建,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制。从雍正帝之后,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8位皇帝都在此居住。一直到宣统帝被赶出紫禁城。
咸丰帝在位时期,也曾把长春宫与前面的启祥宫,也就是现在的太极殿打通,并连为一体。咸丰去世后,慈禧也曾在这里居住,一人独享两宫。西六宫到了晚清的时候,慈禧开始改造某些宫殿。因此,西六宫中有四个宫都留下了慈禧的足迹。
咸丰帝死后,慈安和慈禧早期垂帘听政时,都曾居住在长春宫,同治十年,也就是1871年的时候,慈安从长春宫搬回钟粹宫居住,长春宫便成为慈禧太后一人独享的宫院。
我们注意到,太极殿原来也只是二进院落,咸丰改修长春宫时,将太极殿后殿辟为穿堂殿,使太极殿与长春宫连接成相互贯通的四进院。
另据介绍,故宫在历史上唯一一次被大规模破坏,却不是八国联军,也不是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