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外一首)
文/田济儒
并非只是水,
从悬崖上跌落,
这是时间与空间的交响,
在瞬间凝聚一起。
那飞溅的水珠,
是宇宙的星辰,
在阳光下闪耀,
诉说着古老的神密。
瀑布的轰鸣,
是大地的呼唤,
在山谷中回荡,
唤醒沉睡的精灵。
每一滴水,
都是一次重生,
从高处落下,
汇入生命的海洋。
瀑布啊,
你是自然界的诗人,
用自己的方式,
书写着宇宙壮丽诗章。
七律. 清明感怀 (下平 八庚)
文/田济儒
冷雨欺花泪自横,空山杜宇两三声。
烟迷野径幡萦色,雾锁荒丘草没茔。
陌上风来残烬舞,碑前酒酹暮云平
人间多少伤心事,散作榆钱买不成。
注:平 庚韵,平声 (píng):音苹。《说文》平,语平舒也。《广韵》平,正也。
横 庚韵,平声 (héng):音黉。《说文》阑木也。
《七律·清明感怀》解析
一、格律与结构
1. 平仄规范
全诗符合七言律诗仄起首句入韵式(下平八庚韵),韵脚“横、声、茔、平、成”绵长低徊,契合清明哀思主题。仅第七句“人间多少伤事”中“多”字平仄稍显游离(“多”属平声,此处需仄),但整体未破律诗框架。
2. 对仗精妙
• 首联:“冷雨欺花泪自横”对“空山杜宇两三声”,拟人化自然景物(雨欺花、山含声),奠定凄婉基调。
• 颔联:“烟迷野径幡萦色”对“雾锁荒丘草没茔”,工笔勾画清明扫墓场景,迷蒙烟雾与荒芜坟茔形成生死交织的意象张力。
• 颈联:“陌上风来残烬舞”对“碑前酒酹暮云平”,动态(纸灰飞扬)与静态(暮云低垂)对比,暗喻生者祭扫的短暂与天地永恒的苍茫。
二、核心意象解析
1. 自然意象
• “冷雨欺花”:以“欺”字赋予春雨人性,暗示生命在自然法则下的脆弱(如“冷蕊梨花”的“冷”字用法),强化哀伤氛围。
• “杜宇声”:化用“杜鹃啼血”典故,以断续鸟鸣暗喻生者对逝者泣血般的思念。
• “榆钱”:榆树果实形似铜钱,谐音“余钱”,反讽金钱难赎生死遗憾(呼应“自然景象与情感结合”的解析)。
2. 人文意象
• “幡萦色”:清明挂纸幡的习俗,凄迷色彩象征生者与亡魂的对话(对比“纸烬萦空”的意象)。
• “碑前酒酹”:祭酒洒地仪式,与“暮云平”构成天地人三界的情感共振,深化“慎终追远”主题。
三、情感脉络与思想内核
1. 情感递进
• 起:“冷雨”“空山”营造孤寂氛围,杜宇声若断若续,奠定哀思基调(类似“雨氤氲”的意境渲染)。
• 承:“烟迷”“雾锁”模糊生死界限,荒草丛生暗示时间对生命的侵蚀(呼应“碑倾浊酒”的沧桑感)。
• 转:“残烬舞”暗喻香火传承的徒劳,“暮云平”象征哀思终归于天地寂寥(对比韦庄诗中“游人暗喜”的反差笔法)。
• 合:“榆钱买不成”以反讽收束,将私人悼亡升华为普世悲悯——人间憾事如榆钱纷飞,可触而不可得,道尽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2. 思想升华
突破传统清明诗“伤春悼亡”的单一维度(如1“德孝传承”的直白表述),以“榆钱”隐喻现代物质社会对生死课题的无力感,呼应“尽孝勿待”的警示,赋予清明主题新的时代哲思。
四、艺术特色
1. 虚实相生
诗中“烟迷野径”(实景)与“榆钱买不成”(虚喻)交融,突破时空限制(类似管讷诗中“青山风雨”的生死哲思),形成虚实交织的哀思网络。
2. 隐喻系统
• “冷雨”:既是自然气候,亦隐喻命运无常(对比“清明细雨湿衣裳”的直白表述)。
• “暮云平”:天地苍茫反衬个体渺小,暗含“哀思终归于寂”的佛道哲思(深化“青山默悼”的意境)。
3. 语言张力
尾联“买不成”以市井口语入诗,颠覆古典雅言传统(如“跪拜吟哦泪两腮”的直白抒情),形成陌生化审美效果。
五、文化价值
此诗以“古典格律+现代隐喻”重构清明主题,既承袭杜甫“沉郁顿挫”之风(如韦庄诗的历史厚重感),又融入当代人对生死、物质与精神的辩证思考(呼应“和谐社会化祥云”的现代性)。其“榆钱”意象的独创性,为传统节日诗歌注入新的文化阐释维度。
作者简介:
田济儒,原名田江,毕业于兰州大学法律系,籍贯甘肃省镇原县,从小喜欢文学,业余作家诗人。在微信公众号上注册济儒诗苑个人博客,写的均是原创作品,古体诗,现代诗,散文,小说,名人访谈,个人杂谈等等。在业余时间进行创作。现居住在古都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