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怀春
刘臣民(菏泽)
东风拂柳翠丝长,桃蕊初开映小塘。
紫燕双飞寻旧垒,晓荷独处醉曦阳。
谷雨丹香
刘臣民(菏泽)
平畴万里牡丹香,谷雨催耕四野忙。
心系亲恩情切切,唯留花韵载芬芳 。
国色满园
刘臣民(菏泽)
曹州春暮绽仙姿,粉蕊丹英映碧池。
雨打芙容香满径,风揉国色入君诗。
刘臣民三首诗作评析
一、《初夏怀春》
意境营造:新旧交织的时光挽歌
此诗以“初夏怀春”为题,借春末夏初的景物流转,暗寓对春日的眷恋与时光易逝的怅惘。首联“东风拂柳翠丝长,桃蕊初开映小塘”以细腻笔触勾勒暮春图景:东风未歇,柳丝仍翠,桃花初绽,小塘映红,色调明丽而略带青涩,暗含春光将尽的微妙怅惘。颔联“紫燕双飞寻旧垒,晓荷独处醉曦阳”形成鲜明对照:紫燕双飞的“动”与晓荷独处的“静”,“寻旧垒”的怀旧与“醉曦阳”的自适,既见自然生机,亦隐诗人对春日“双飞”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初夏独处的淡淡孤寂。
二、《谷雨丹香》
情韵特质:乡土与亲情的双重守望
作为谷雨节气的咏叹,此诗跳出单纯写景,将农事、花香与亲情熔于一炉。首联“平畴万里牡丹香,谷雨催耕四野忙”以宏大视角展开:平畴牡丹飘香,谷雨时节农耕正忙,既点出菏泽(曹州)的地域特色(牡丹之乡),亦见节气的物候与人文气息。颈联“心系亲恩情切切,唯留花韵载芬芳”笔锋陡转,从自然之景转向人间温情——牡丹的芬芳既是故土的符号,更是亲情的载体,“情切切”与“载芬芳”形成虚实相生的呼应,将对亲人的思念寄寓于花香与耕忙之中,朴实而动人。全诗语言质朴如民歌,情感真挚不矫饰,尤见“诗从生活出”的创作底色。
三、《国色满园》
艺术特色:色彩与诗性的交响诗
此诗聚焦曹州牡丹盛放之景,以“仙姿”“粉蕊丹英”“碧池”“香满径”等意象构建视觉与嗅觉的盛宴。首联“曹州春暮绽仙姿,粉蕊丹英映碧池”点明地域与时节,“仙姿”状牡丹之超凡,“粉蕊丹英”绘其色彩斑斓,与“碧池”相映成趣,画面层次分明。颈联“雨打芙蕖香满径,风揉国色入君诗”以动写静:“雨打”见牡丹经雨的坚韧,“风揉”赋自然以诗性,仿佛春风将国色揉入诗句,暗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传统美学。尾句“入君诗”收束全篇,既赞牡丹之美可入诗,亦暗含诗人对故土牡丹的自豪与礼赞。全诗节奏明快,意象鲜活,尤善用动词(“绽”“映”“打”“揉”)赋予画面动态感,展现牡丹在风雨中的蓬勃生命力。
微评:“芙蕖”即荷花,与牡丹意象稍显混杂(菏泽以牡丹闻名,非荷花主产地),或为用词失误,可改“牡丹”或“芳丛”以保意象统一;“风揉国色”稍显生涩,“风牵国色”或“风裁国色”可更自然。
整体印象与创作建议
刘臣民的诗作扎根乡土,善以地域特色(菏泽牡丹、谷雨农耕)为切入点,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勾连,语言质朴而富有生活气息。其风格偏向传统咏物与即景抒情,注重通过具体意象传递细腻心境,如《初夏怀春》的时光感怀、《谷雨丹香》的亲情守望、《国色满园》的地域颂歌,均可见对日常之美的敏锐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