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的天气格外晴朗,春光明媚,和风习习,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万里无云的天空湛蓝如洗。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我们洛宁长水高中七三届二三班迎来了52载同学聚会,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哼着欢快的歌曲,打着拍子,兴高采烈地走在通往紫竹酒店的大路上。
每年的4月1号,是长水高中七三届二三班雷打不动的相聚日,至今已延续六载。每次聚会,大家都会提前半个月通过电话联系、微信沟通,积极确认能否参加。能来的同学都会踊跃报名,对于那些因种种原因实在来不了的,我们也不会勉强。考虑到班上两位回民同学,餐桌永远单独设为清真席,今年也不例外。
上午9点钟,从县城居住的马荣治、马学生、张治礼、任爱敏、崔金苗5位同学准时赶到聚会现场。他们迅速行动起来,贴横幅、布置会场、购买各种水果干果,一切准备得井井有条,样样俱全。10点半左右,同学们从四面八方陆陆续续、风尘仆仆地来到了紫竹酒店紫悦厅。他们个个精神饱满,喜笑颜开,互相招手致意。大家无拘无束地拉开凳子,坐下来便开始热络地聊天。
听着彼此熟悉又带着学生时代腔调的声音,看着满头白发、满脸皱纹的面孔,我不禁感慨万千:我们真的都老了,平均70岁的高龄,岁月不饶人啊!然而,今天终于看到了想见的人,听到了想听的话,大家尽情地诉说着家长里短。
我们几个女同学正谈笑风生,哈哈大笑,这时候,从我身后走过来一位男同学,笑着对我说:“老同学还记得我把你的头发辫子绑到桌子腿上吗?”我笑着回答:“是我的辫子太长,低头写字时,它在我的胸前,我往后一甩,刚好打在你的作业本上,这才被你绑到桌子腿上。你当时没有唠唠叨叨,只是引起了同学们的哄堂大笑。现在想起来,真的太幼稚了。”此话一出,又引得大家一阵欢笑。
十点半光景,走廊传来此起彼伏的笑语。白效果从郑州赶来,行李箱轮轴还沾着城际列车的尘埃;雷平武自洛阳专程返家,鬓角的白发比去年又添几缕。当十七位老同学陆续落座,阳光恰好斜切过玻璃窗,在每个人脸上镀了层柔光——分明还是记忆里的音容,却又在眼角眉梢望见半世纪光阴的褶皱。
有位男同学忽然绕到我身后:"还记得你当年的长辫子吗?低头写字时甩到我作业本上,我恶作剧给绑桌腿上了。"话音未落,席间已腾起一片带着岁月回甘的轻笑,恍惚间又看见教室后排那个故意扯我辫梢的少年,与眼前两鬓染霜的老者渐渐重叠。
11点,人员全部到齐。在音乐的伴奏声中,大家一个个排好队形,酒店里的工作人员为我们拍集体合影照。随着“咔嚓”一声,一张满意的合影照片诞生了。张治礼同学立即将照片发到同学群,那些今天没有来参加的老同学也纷纷送来了美好的祝福。又是一阵掌声雷动,聚会正式开始了。
高档的白酒是男同学的最爱,倒满一杯,醇香扑鼻;红葡萄酒则是女同学的专属饮品,色泽诱人,散发着淡淡的果香。丰盛的酒菜已上齐,扑鼻的菜香味笼罩着整个餐厅。大家共同举起酒杯,一饮而尽。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酒兴杯中起,情深腹内存。人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紧接着,大家互相敬酒碰杯,边吃边说,笑声不断。小酒一杯,清茶一壶。酒愈品愈纯正,愈久愈甘甜,愈久愈珍贵;清茶淡淡的清香,让我们沉醉其中,仿佛忘却了岁月的流逝。
餐桌上的牛肉小炒太好吃了,酸牛肉更是招牌菜,每一道菜都盛得盆满锅溢。每一道菜都有它的特色和独特的味道。
昨天是回民开斋节,两位回民同学特意从家里带来了油香、糖角、干果子等美食,让大家品尝。
金黄的油香掰开来,麦香混着芝麻的焦香扑鼻,咬一口酥软掉渣,砂糖与蜂蜜在舌尖化出绵密的甜。这些承载着民族风味的点心在瓷盘里堆叠,如同我们跨越半个世纪的情谊,朴素却沉甸甸。
两小时时光在碰杯声与家常话里悄然流淌,聚会也接近尾声。我们一个个酒足饭饱,精神抖擞,满面红光,互相搀扶着,恋恋不舍地走出酒店。
五十二年光阴浓缩成此刻的身影,在春日的晚风里拉得很长很长——有人说"明年一定都到齐",有人说"能聚一年是一年",而更多的话都藏在相握的掌心里,藏在目送彼此乘车远去时久久不愿移开的目光里。
重逢的喜悦难以言表,老同学的情义更是无价之宝。愿我们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让这份同学情永远熠熠生辉!

作者简介:任爱敏,网名“梦伴人生”。洛宁县地方病院退休职工,从事医疗事业一生。喜欢写写文字,唱唱戏曲,平平淡淡夕阳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