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稀回首
李春耕
我出生于1951年,与共和国一起长大,1958年,我正好八岁,遭遇困难时期;1968年因家庭出身问题,接受改造;直到1978年才摘帽解放。回忆人生的每个十年,都与数字“8”结下不解之缘。
十年浩劫期间,“四人帮”横行,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各行各业千疮百孔。“文革”遗留下来的“越穷越光荣”的观念长期禁锢人们的思想,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在全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果断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号召人们勤劳致富,在农村尝试搞承包责任制。最初是由集体负责筹集化肥、种子,播种后把种好的地按人口分给各户进行管理,收获后按产量给社员提取报酬,叫联产计酬,其他的农活也按承包的方式分配下去,改变了“大拨轰、大锅饭”的现象。那时我们是六口之家,父亲和继母都已上了年纪,只能在家料理家务,我和老伴正值壮年,早出晚归,辛勤耕作,一门心思扑在所分的责任田上,和其他社员比干劲,比产量,秋收后交完征购,留足口粮,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但是,可供出售的余粮非常有限,家庭收入微薄。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步伐加快,好多地方的生产队解体,开始实施土地承包到户的政策。由于体制发生变化,生产队的管理人员也一减再减,最后每个队只留一人负责,由于我的群众基础好,全体社员一致推选我为第三生产队队长。此时正赶上第一轮土地承包,我勇挑重担,主持了全队700多亩地的承包工作,留下部分集体机动地之外,其余土地按每人2.2亩地分配给全队300多人,并与各户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承包期限十五年内各项政策不变。生产队宣告解体后,原有的牲口、车辆、农机具全部作价,按照传统的抓阄方法分配给各户使用。我又清查了账目,把所有的欠款追缴上来,为了筹措集体资金,完善各项工作,把原来的队址作价卖给了需要宅基地的社员。我把所得资金用于打井、办电等农田配套建设,让每户社员所分的地都能浇上水、用上电,全队社员都很满意。
1988年,我人生中的又一个十年开始了,不知不觉间我的命运又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当时中央颁布政策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社员们有了主动权,农民在完成农业生产任务之余,可以抽出时间搞点家庭副业,做点小买卖,一度被取缔的市场逐渐走向繁荣。我学着村里那些最早富裕起来的村民,把眼光投向市场,主要经营帽子等小商品,进货后到鸦鸿桥市场批发,经商不仅增加了家庭收入,通过和那些精明的商人打交道,我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本领。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人们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富裕起来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开始讲究仪式感,特别是在婚丧嫁娶方面,都要设礼帐、收礼、写对联;白事要写丧榜、写挽联、写礼帐和其他一些应酬事项等。大家都知道我有书法特长,谁家有事都愿意找我帮忙。小时候我常听父亲说起“管钱、管账必须清楚,有贪心是不行的”。父亲的话我牢记于心,所以每到一户,我都为事主精打细算,节省费用,账目收支从未出过差错。村民都信任我,尊称我为“先生”,每逢有人去世都第一个找我去张罗,我无论刮风下雨,深更半夜,逢求必应,尽量使事主满意,那时只是帮忙,没有报酬。后来村里领导跟我说,你精通民俗礼仪,会操办事情,怎么不备些花圈、寿衣之类的丧葬用品在村里卖呢?既方便村民办事情用,你还能得到利润,两全其美。于是我开始了经营殡葬用品。经营中,我遵循“人以诚为贵,商以信为高”的理念,薄利广销,取信于民。结果,不但本村所有事主都到我这里购买葬礼所需物品,而且迅速辐射到周边的村庄。我的经济情况开始好转了。现在回想起来,所有这些都与我以前所打下的群众基础是分不开的,在我看来世上没有比群众信任更重要的东西了。我真正体会到,人必须脚踏实地,老老实实,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一旦遇到机遇就能施展才华,正所谓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我终于找到了适合我的事情做。
我从青少年时期开始,一心想参加党组织。于是,我认真学习党的章程,积极完成党交给的每一项任务,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1994年夏,我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并担任党小组长。入党后,我感觉自己更忙碌,更成熟了。
1998年,我又迎来了人生中的又一个十年。我的两个孩子都中学毕业了,他们体谅我和老伴的辛苦,没有继续上学。儿子在家和我一起经营买卖。他脑瓜灵活,善于交际,说话和气,人缘特好,大伙都爱与他共事。刚开始送货是骑自行车,后来买摩托车,1997年又换上了小汽车,进货、送货等都是他自己打理。每天看到步履匆匆的儿子,我和老伴既心疼又满足……

她身上得到充分体现,她努力学习,积极向上,通过自学,各项业务精通,工作熟练,团结同事,乐于助人,赢得周围工友们的一致好评。
女儿在河北建支铸造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做文秘工作,李家书香门第的遗传因素再好评,年年高票当选 “先进工作者”。公司老板语重心长地说“树平是正本人家出来的好孩子!”
最使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好伴侣,老伴真是一位贤妻良母,我们俩情投意合,恩爱和睦,从未吵过架。她几十年默默无闻地为这个家辛勤付出,毫无怨言。年轻时,每天和我一样下地干活,回家来还得赡养老人,照顾孩子,烧火做饭,料理家务……几十年来,样样活计都抢着干,能干的老伴把我宠成了家里的“甩手掌柜”,我把全部精力用在村里的工作上, 1999年我又协助村委会主持了第二轮三十年土地承包工作,完善了各项配套措施。看到人们安居乐业,听到群众感谢党中央、赞扬改革开放,我感觉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改革开放初期,国民经济基础薄弱,国家需要向农民征收部分公粮,征收摊派款,教育经费、水电费及其他费用,这些工作全由我们这些基层干部来完成。我利用书写张贴宣传标语,写黑板报等形式向社员宣传党的各项政策,明确农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宣传计划生育、节约耕地、号召农村青年抵制高价彩礼等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了三次人口普查工作和两次农业普查工作,发挥自己的绘画特长完成了全村行政区域图。90年代末,我村村民委员会实行民主竞选,全体村民一致推选我担任选举委员会成员,负责主持选举了历届的村民委员会。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村里必须设立监督组织,村民又一致推选我为珠二村监督小组组长。我工作中的每一点成绩都离不开老伴的支持。
2008年,我人生中的又一个十年悄然而至,社会变化翻天覆地,日新月异,我有点应接不暇,党中央的惠民政策好事连连,取消农业税,实施义务教育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发放粮食补贴等。农业生产实行了机械化作业,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土地重新整合,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应自己的工作,这些事情都是过去几千年想都不敢想的好事。上级还一再拨款支持农村基础建设,村村通水泥路,电力部门低压整改,农民用电方便安全,街上安了路灯,夜间也有了照明。通讯方面发展更快,家家通电话,村里大部分农户都安了有线电视,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进入千家万户。好多家庭都购买了小汽车。2009年国家投资给村里打了深水井,农民第一次吃上了自来水。紧接着,村里又谋划改善人居环境,盖起综合楼,农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人人脸上都洋溢着无比喜悦的笑容。
2008年之后,我家经济收入稳步提高,儿子的生意顺风顺水,女儿事业有成,我自己的时间都用在采访村里老人,收集村志资料上,我感觉忙碌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我学会了电脑,学会了微信,还结识了很多志趣相投的好友,我把自己撰写《回忆录》《村志》《家谱》等作品发给文史好友们,我们相互学习,相互鼓励,轻松的谈笑之间,短暂的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明天的日子会更加美好!
这真是:
炎黄子孙五千年
历来百姓度日难
唯有今朝称盛世
免征皇粮奖耕田
抚贫助残施人道
鳏寡孤独民政管
人民生活有保障
自然灾害国支援
西部开发兴东北
中原崛起赶海沿
改革开放国策好
腾飞中华箭离弦。
作者简介:李春耕,河北玉田县人,中共党员,农村基层干部,爱好文史写作,长期致力于家乡文史资料搜集整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