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调侃说,人们不是不想躺平,而是绝大多数人面对现实生存的压力,根本没资格躺平。数据显示我们的环境,一个成年人最多只能养活自己一个人,可现实却是两个人撑起了一大家子的人。这才是平民百姓的真实处境,并不是砖家和统计局说的“平均家庭年入十几万”。在他们眼里,那“平均”根本没我们这些普通人,我们连牛马都不如,哪有资格跟他们比?每次垄断的民生品涨价,他们声称“80%以上的人支持”,但这80%跟我们这些挣扎求生的人毫无关系。普通人面对的不是三座大山,而是房贷、孩子、读书、医疗、物价、养老、包括死所有一切,全都像高山压顶。所以,不是不想躺平,是绝大多数人既没资格也没能力躺平。
这几年,我发现两个悲哀的现象。首先,环境倒反天罡,越努力的人越过得惨,越有上进心的人越负债累累、输得一塌糊涂,反而没上进心的人没那么惨。我们从小被教育“努力不一定有结果”,但在好土壤里,努力本该有回报。可现在像恶劣荒地,好人没好报,还常被冤枉。十几年来,“正义只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成了经典的PUA,各种电视剧还用这句话来煽情,很多人自我安慰。可迟到的正义算正义吗?你扶老人被讹,妻离子散,几十年后真相大白,谁赔你失去的一切?这种“迟到”只是伤口撒盐,正义不仅迟到,还常缺席。可我们被洗脑麻木,接受不公,还幻想“总会好的”。
另一个现象是躺平的负罪感。我没真躺平过,但听身边人说,一旦停下,就像犯了十恶不赦的罪人一样,莫名愧疚。周围人指责你“无所事事”“没用”,这种毒害深入骨髓,解不掉。我这几个月迷茫不动,就多次感到愧疚,有人暗示“你怎么不回来做事”。从小被灌输“奋斗才有价值”,停下就被视为懒惰,躺平更被妖魔化。可现实是,努力的人背着贷款压力,稍有闪失就崩盘;不努力的没期待也没负担,反倒苟得住。我太多的朋友,疫情后生意垮了,借钱翻本,债滚债,最后房子都没了。如果他停下来想想,或许不至于全输。
这负罪感从哪来?是几千年以来洗脑的结果。“劳动光荣”“奋斗人生”深入人心,停下就被贴上废物标签。可现在,努力不但没回报,还可能倾家荡产。月入三千,房租一千五,吃饭五百,剩一千养孩子,存不下来。两个人养一大家子,哪有余地躺平?经济下行,企业裁员、房价高企、物价飞涨,努力的人撑不住,不努力的生存成本低,反而活得下去。土壤坏了,努力像种在沙漠的树,耗尽水分也长不高;不努力像荒地杂草,能苟且生存。这不是个人问题,是环境病了。
“正义迟到不缺席”多讽刺。好人被讹、努力者破产,每天上演,坚持换来债台高筑。统计局的“年入十几万”离我们太远,我们连零头都摸不着。他们眼里的“80%支持”不包括我们这些普通人。这环境让人绝望:努力输得惨,正义常缺席,躺平背负罪恶感。生存压力像山,压得喘不过气。砖家活在数据里,我们活在现实里,现实是土壤坏了,好种子长不出果子。
面对这现状,越是大问题,越该停下来静下来。盲目拼像病急乱投医,只会越陷越深。我不是鼓吹躺平,是说别被负罪感绑架,别被“努力就有回报”忽悠。环境不好时,拿命赌坏赌局不如保住自己。停下来看清真相,或许能找到不那么惨的路,甚至找到努力就有回报、好人有好报的肥沃的地方。解毒不容易,但总得先醒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