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诗人张凤翔的时代意义
作者:超然
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建国十七年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开国领袖到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再到新时代的领路人,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艺方针始终一以贯之,那就是:文艺要为时代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始终跟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发展同频共振。
曾记得,建国前后的许多诗人作家及其作品,很受人民欢迎和喜爱。比如,贺敬之、丁毅联袂创作的歌剧《白毛女》,丁玲创作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再比如,孙犁的《白洋淀纪事》,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柳青的《创业史》……还有陕西农民诗人张凤翔。
张凤翔(1893--1986),享年94岁,陕西蓝田华胥人。他大约生活在民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年新中国诞生,他满怀热情写诗《翻身歌》;轰轰烈烈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又让他诗兴大发写出民歌《养猪谣》,带着泥土气息和人间烟火登上了“大雅之堂”,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人民文学》杂志,随后不久被陕西省戏曲单位改编成戏剧而演出。从此,他一鸣惊人、荣耀天下,他与当时的农民诗人名家王老九、贺丙丁并驾齐驱。
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他活跃在蓝田人民的春潮涌动中,凡是婚丧嫁娶、红白喜事或者新房落成、工程竣工,他都会泼墨题诗或题联以咏怀。
然而,时光流转、岁月变迁,他本人及其诗作也曾被人们淡忘。不过,他后继有人,他有个孙子叫张登奎,大概是遗传吧,张登奎特别喜欢赋诗撰文,在郭建民、初红等诗坛前辈的指导下,他走访了商洛、铜川、汉中、西安等地,他翻阅了省市县档案馆里的有关资料或遗存,将散落在民间的爷爷的诗稿拼接成册。2025年春天,蓝田被陕西省农民诗歌学会授予“陕西省农民诗歌之乡”。
陕西省农民诗歌学会会长李雪如曾说过:“张凤翔的诗魂,正在乡村振兴的春风里重生。”也就是说,农民诗人张凤翔的诗风和诗魂并未过时,而且富有广泛而深远的时代意义。
喜看今日之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正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对此,我们文学爱好者必须抢抓机遇、奋发有为!我们要向“人民艺术家”王蒙学习,向“改革先锋”路遥、蒋子龙学习,向“农民诗圣”张凤翔学习,以前所未有的激情与活力,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
写于2025.4.8
【作者简介】
超然(笔名),本名郝文鹏,陕西省蓝田县退休教师,世界汉语作协.诺贝尔文学研究院终身院士、世界诗歌作协.中国诗人作家网文学理事、中国CCTV央视新闻官网客座教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也是诸多网媒文学组织的认证会员或签约作家或文学顾问。主要著作有:综合文集《文苑撷趣》,小说散文合集《岁月留痕》,诗歌专集《诗风鹏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