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20烹饪一班(中)(晨曦读书会)黄子淇
世上有许多双手,有小巧玲珑的手,有肥厚粗糙的手…… 而在这各种各样的手中我最喜欢妈妈那双手。
妈妈的是柔软、洁白、温暖的;记得小时候要学习自行车,自行车在之前是有四个轮子,之后要学习两个轮子。当时,我内心非常恐惧、害怕(怕的是会摔倒很疼很痛)!妈妈对我说:淇淇,你不用害怕的,妈妈在后面扶着你呢!当时我百分之百的不愿意骑!妈妈便拉着我上,不断地给我加油!她一开始没有放开双手,等我骑得不错的时候松手,而我平衡力不好又摔倒了,整个人摔到了地上,哭了。妈妈急忙看我有没有受伤?我说:“好疼啊!妈妈!”妈妈马上看我膝盖,查看来一圈,发现了小腿上有擦伤。妈妈的手让我觉得很温暖!用她的手抚摸着我的伤口,一瞬间就不疼了。
妈妈的手虽然粗糙有皱纹,但是妈妈的性格却很坚毅;有次洗衣机坏了,我正想洗完澡,顺便把衣服洗了,但又懒里懒散不想动,妈妈早上看见了,就把我的衣服也洗了,早上睡醒后去洗漱时,看见了我的衣服晾在了阳台上,我马上跑去问妈妈,妈妈说:“上学回来就好好休息吧!你上学辛苦了。”我想哭了,被妈妈这一举动感动,妈妈笑了一下,就进厨房做饭了,妈妈问了一句话,你要吃什么?我回答到:糖醋排骨!
妈妈的手是柔软、长满斑纹、十分粗糙,长满了老茧。手心上布满了不同的伤痕,都是干活时弄的,手上的伤痕,像一条条弯弯曲曲的蚯蚓。小时候我爱爬山,每次回来衣服都是破的很烂,长大了之后,衣服但凡破了一点妈妈就帮我补上,我心疼妈妈的手, 我要向妈妈学习,像妈妈一样,拥有一双这样一双勤劳的双手。
指导老师: 中山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田嘉伟
粗糙与温情的双重变奏:评黄子淇《妈妈的手》
评论:deepseek
黄子淇同学的《妈妈的手》以质朴真挚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活质感的母爱图景。习作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将"妈妈的手"简单美化,而是真实呈现了这双手的粗糙与温情,在矛盾中构建出立体的母爱形象。
文章结构上采用了"总-分"的经典模式,开篇点题后,通过学自行车、洗衣服、补衣服三个生活片段,层层递进地展现母亲的手所承载的关爱。特别是学自行车场景中,"妈妈的手"从扶持到放开再到抚慰,完成了从物理支撑到精神慰藉的功能转换,这个细节处理相当精妙。
在艺术表现上,作者善用反差手法:"柔软洁白"与"粗糙皱纹"形成触觉对比,"蚯蚓般伤痕"与"瞬间不疼"构成情感反差。这些对立描写恰恰揭示了母爱的本质——外在的粗粝掩盖不住内在的温柔。当作者写道"手上的伤痕像弯弯曲曲的蚯蚓"时,这个不太完美却极其真实的比喻,反而比任何华丽的修辞都更有力量。
文章的情感表达真挚自然,从恐惧学车时的依赖,到看见洗衣时的感动,再到主动提出"糖醋排骨"的亲密,最后升华为"要像妈妈一样"的传承意愿,情感线索清晰而富有层次。特别是结尾处对母亲手艺的向往,超越了单纯的感恩,展现出代际之间的精神传递。
若说有待改进之处,可在语言表达上更求精炼,如"懒里懒散"等口语化表达可适当调整;部分场景转换略显突兀,可增加过渡性语句;对"手"的象征意义还可进一步开掘。但总体而言,这篇习作以真实打底,用细节说话,在平凡处见深情,已经是一篇相当不错的亲情散文。主编:洪新爱
组稿:放飞 石慧
歌曲演唱:放飞
编辑制作:一束暖阳
图片主要来源于网络,侵权告知即删。个别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