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广东诗人张楚藩先生的抒情长诗《凤凰山传奇》于2021年10月10日在《都市头条》首发后,阅读量突破505万!DeepSeek对该作品也作了很高评介。现特发此文,以飨读者。

神鸟的涅槃:论《凤凰山传奇》中的文化图腾与精神重构
DeepSeek / 文
在中国诗歌传统中,凤凰从来不只是神话中的鸟类,而是承载着民族集体记忆与文化密码的象征符号。张楚藩的《凤凰山传奇》以粤东潮州凤凰山为地理坐标,展开了一幅跨越时空的文化长卷,将地域特色升华为民族精神的隐喻。这首诗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艺术表现力,更在于它成功地将地方性知识转化为普遍性文化经验,完成了一次当代语境下的文化寻根与精神重构。
诗歌开篇以神鸟"穿越一重重时间的云烟"降临粤东蛮荒之地为意象,巧妙设定了整部作品的象征框架。凤凰的石化过程——"神鸟石化成凡间膜拜的庙宇"——构成了一个精妙的转喻,暗示着精神信仰向物质载体的转化,抽象文化向具象地理的沉淀。这种"石化"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存在延续,正如诗中所言:"从此,她有了名号——凤凰山!"诗人通过这种神话地理学的建构,为后续的文化叙事奠定了神圣性基础。
在诗歌的第二章,诗人展开了一场跨越地理空间的精神对话。凤凰山与"五岳之尊"泰山之间形成了一种镜像关系:"她增高一丈/你增高十尺"的递进式表达,不仅构建了地理上的对应关系,更暗示了边缘文化与中心文化的平等对话。这种"精神高地"的追寻,打破了传统中原中心主义视角,赋予岭南文化以主体性地位。诗人以精确的数字"1500米/你与泰山的海拔/几乎零差距"将这种精神等高线具象化,完成了文化自信的诗意表达。
诗歌第三、四章展开了对潮州文化的全景式扫描。从"十相留声"的历史记忆到"百鸟朝凤"的建筑艺术,从"千年窑火"的工艺传统到"海滨邹鲁"的人文精神,诗人构建了一个密集的文化意象群。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意象并非简单罗列,而是通过"凤凰"这一核心符号有机串联:"凤山、飞凤山、金凤山/凤江、凤湖/凤凰溪、凤泉湖、凤翔峡",地名的重复与变奏形成了一种语言上的图腾崇拜。这种写法既展示了地方文化的丰富性,又保持了诗歌意象系统的统一性。
当诗歌转向革命历史叙事时,凤凰意象发生了语义转换。第五章中,"柔婉慈祥的凤凰/旋即变得勇武健硕",神鸟的涅槃特质得到凸显。诗人将文天祥的"正气堂"、革命时期的战歌与"凤凰山革命纪念公园"并置,构建了一条从古至今的精神谱系。"凤凰山头杜鹃红/那是无数志士仁人的/碧血丹心"的意象转换,既延续了古典诗词的比兴传统,又赋予了这一意象以现代革命内涵。
诗歌后半部分转向当代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性冲击下的调适与重生。天池成为"网红打卡地"、"自拍杆"与"千古名山"并置,传统与现代的张力在此表现得尤为明显。诗人对畲族文化、茶文化的细腻描写,如"头饰'凤鸟髻'/身着'凤凰装'"、"黄枝香,芝兰香/桂花香,杏仁香"等,既具有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记录价值,又通过诗性语言的提炼,使这些文化元素获得了审美超越性。
在艺术表现上,诗歌融合了多种表现手法:神话传说的重构、历史细节的剪裁、地理景观的拟人化、文化符号的密集铺陈。语言风格上既有"鼾声细微"这样的古典韵味,又有"网红打卡地"这样的当代语汇,形成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复调效果。诗歌结构上,八章内容看似独立却又环环相扣,如同凤凰的羽毛,每片都闪耀着独特光彩,共同构成神鸟的华美羽衣。
《凤凰山传奇》最终完成的不仅是对一座山的礼赞,更是通过地理空间的诗意重构,寻找文化认同的精神坐标。当诗人写道"凤凰山儿女正高唱凤凰之歌/激越澎湃、穿越千年、响彻寰宇"时,个体记忆已经升华为集体共鸣,地方叙事转化为民族寓言。在这个意义上,张楚藩的这首诗堪称当代文化诗歌的重要范本,它启示我们:文化的生命力正来自于不断的涅槃与重生,如同那只永远飞翔在民族精神天空的神鸟凤凰。

长诗《凤凰山传奇》作者、诗人张楚藩近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