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光,照亮了前行之路
董勇华
有这样一个人,
三十余载,不问回报不计得失,
守住心底的火,将爱心撒播,让希望萌芽,
扎根乡村,甘当知识的引路人,
他,就是身边的榜样——秦兴国。
三十余载,他
把忠心献给教育,
把爱心捧给孩子,
把安心留给家长。
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上,
用一条腿,一根拐杖,一颗赤诚的心,
不让一位孩子因贫失学,
为大山深处的孩子撑起了一片蓝天,
铺就了一条通往山外的路。
大山巍峨,
他,誓言铿锵,
决心用拐杖,唤醒大山的梦想,
五彩缤纷的大自然是他的大课堂,
山川树林的色、形、声是他孩子们笔下的画卷。
从青春到白发,秦兴国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
不畏“望到屋,走到哭”的山路,
右腿残疾拄拐执教的他,
走遍了安泰中心岐、北岱底、七里坪、易家
……的沟沟坎坎,
用坚守乡村教育的信念之光,
照亮了学生们的前行之路,
帮助60多名孩子走出大山,
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在灵川海洋乡中心岐教学点,
单腿支撑的身躯挺拔如松,
高洁的灵魂绚丽似锦。
破旧的教室留下灿烂的文字,精妙的语言,
在这里,他用粉笔画出一片知识的绿洲。
到底是什么力量让他扎根桂北高寒山区30余载?
哦,那是山村孩子充满希冀渴求的目光,
如使命,如责任,
面对简陋的教学环境、匮乏的教育资源、崎岖的山路,
他没有抱怨,一心扑在教学上。
铃声响起,在琅琅的读书声中,
耕耘着一个个丰满的梦。
如今,秦兴国仍每天用拐杖丈量着家到学校的距离。
集老师、厨师、采购员于一身,
不忘初心全心全意地在平凡中栽花育苗,
在实干中绽放光彩!
“最大的幸福就是看着一批批的孩子从山里走出,
用知识改变人生。”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一腔热爱,
一份责任,
一生坚守。
秦兴国,好样的!
——燃烧自己的青春,用生命之光,
照亮了孩子们的前行之路!
秦兴国,我要大声地向你表态!
作为灵川县第五中学一员教师的我,
也决心在工作中以你为标尺,
为灵川教育事业做出毕生的奋斗!

简介:董勇华,中学副高级教师,文学爱好者,有作品发表于《桂林日报》《广西、湖北广播电视报》《中国家庭报》《中国水利报》《青年文学家》《青春期健康》《家庭百事通》等刊物,《无悔的铺路人》曾获县演讲比赛二等奖,诗朗诵《为了大地的丰收》曾获桂林市总工会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