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刘 方
在宁夏固原,有这样一所学校,自1995年起,每年清明节前夕,都会组织学生进行一场特殊的“旅行”——徒步108里,前往任山河烈士陵园祭英烈。这108里的路程,横跨沟壑纵横的黄茆山,蜿蜒于苍茫的黄土高原之上,成为了一届又一届学生人生中刻骨铭心的“行走的思政课” 。
出发前,校园里弥漫着庄重而又期待的气氛。学生们身着整齐的校服,胸前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或团徽,背着简单的行囊,里面装着水和干粮。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参加如此长途的徒步活动,心中既有对未知旅途的忐忑,又有对这次特殊经历的好奇与向往。
清晨,在学校操场举行简短而隆重的出征仪式后,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初时,学生们精力充沛,欢声笑语回荡在乡间小道上。他们看着沿途的村庄、田野,感受着春日里大地复苏的气息。没过多久,疲惫便开始袭来。
翻越黄茆山是这段旅程中最艰难的部分。黄茆山,这座黄土堆积而成的山脉,坡度陡峭,山路崎岖。学生们一步一步向上攀爬,脚下的黄土松软,每走一步都要耗费不少力气。有的学生开始气喘吁吁,脚步也变得沉重起来。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鼓励下,没有一个人选择放弃。当终于登上山顶,俯瞰着脚下连绵的山脉和蜿蜒的来路,一种征服的喜悦涌上心头,学生们的眼神中多了几分坚毅。
一路上,老师会适时地为学生们讲述任山河战役的历史。在那场惨烈的战斗中,为了宁夏的解放,数百名解放军战士长眠于此。听着这些英勇的事迹,学生们的表情变得愈发凝重,他们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当年战士们冲锋陷阵的身影,对烈士们的敬意也在心底油然而生。
随着行程的推进,学生们的身体越来越疲惫,但他们的精神却愈发饱满。原本抱怨路途遥远的声音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相互扶持、相互帮助的温暖场景。有的同学主动帮体力不支的伙伴背包,有的同学唱起革命歌曲,为大家鼓舞士气。经过六个小时长途跋涉,终于抵达山河烈士陵园。在这个过程中,团队的凝聚力和同学之间的情谊得到了极大的升华。
家长们对于这项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他们提前为孩子准备好装备,千叮咛万嘱咐要注意安全。在孩子徒步的过程中,不少家长虽然担心,但也选择相信学校,相信这次经历会给孩子带来成长。有的家长甚至自发地在沿途为孩子们加油助威,看到孩子疲惫却坚定的模样,他们眼中满是欣慰。
这项坚持了30年的活动,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媒体的报道让更多人了解到这堂独特的思政课,社会各界对学校的做法纷纷点赞。一些公益组织为学生们提供物资支持,当地的村民也会在学生们经过时,递上一杯水,送上几句关心的话语。七辆警用摩托车开道,蓝天救援队伴随学生的队伍。这不仅体现了社会对学生成长的关怀,也反映出人们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视。
学校坚持30年举办这项活动,有着深远的社会价值。它打破了传统思政教育的课堂局限,让学生们在亲身经历中感受历史的厚重,领悟革命精神的内涵。这种沉浸式的教育方式,远比书本上的文字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堂行走的思政课,它是对红色文化的坚守与传承。在当今时代,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一些年轻人对历史渐渐淡忘。通过这样的活动,让红色基因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身上延续,使革命精神永不褪色,为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这项活动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促进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与合作,形成了一股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让人们更加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共同为社会的未来努力。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固原城,学生们终于返回到了城区。这堂行走的思政课,将永远铭刻在他们的记忆深处,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正是这一坚持30年活动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202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