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松琦先生《看花桥上》
看花桥上望晴空,十里城南险路通。
闲客含山诗骨瘦,和州旅舍墨痕丰。
沧桑岁月情长在,今古人文脉自融。
妙笔九哥歌禹域,熙春小草仰高风。
注:九哥,松琦先生笔名;小草,吟者笔名。
简评
这首七律通过时空交织的意象,展现了诗人蔡典明对张松琦先生诗作的深刻解读与精神共鸣。全诗以"看花桥"为情感枢纽,在虚实相生的境界中,构建出跨越古今的文化对话。
一、时空交错的意境营造
首联"看花桥上望晴空,十里城南险路通"以登临远眺起笔,"晴空"与"险路"形成视觉与心理的双重张力。"险路通"三字暗含人生历练后的通达,为全诗奠定了坚韧而豁达的情感基调。诗人仿佛站在历史的维度,将个人经历与时代风云相融合。
二、诗性人格的生动刻画
颔联"闲客含山诗骨瘦,和州旅舍墨痕丰"运用对比手法,"诗骨瘦"化用孟郊"诗骨耸东野"的意象,勾勒出诗人清峻孤高的精神特质;"墨痕丰"则以具象化的笔触,表现其创作的丰赡气象。"闲客"与"旅舍"的组合,暗示了张松琦漂泊中的坚守。
三、文化传承的深层思考
颈联"沧桑岁月情长在,今古人文脉自融"将个人情感升华为文化哲思。"沧桑岁月"与"今古人文"形成时空纵深感,"情长在"与"脉自融"则揭示了文化传承的内在规律。诗人认为真正的艺术总能突破时空界限,实现精神的永恒对话。
四、精神境界的礼赞升华
尾联"妙笔九哥歌禹域,熙春小草仰高风"以"妙笔"呼应前文,"歌禹域"将创作视野拓展至国家层面。"熙春小草"作为自喻,既体现谦逊品格,又暗含"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精神追求。"仰高风"三字收束全篇,将个人钦慕升华为对文化精神的崇仰。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从具象场景到抽象哲思,从个人品鉴到文化传承,展现出严谨的艺术构思。诗人以"诗骨瘦"与"墨痕丰"的辩证统一,"情长在"与"脉自融"的时空对话,构建起立体的审美空间,使作品兼具历史厚重感与现实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