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盖吉忠
王君是个老教师,一生对教育事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可是脑袋一根筋,认准的事就是十头牛都拉不回来。因此,人送外号“刷脸王”。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2015年秋,县教育局和县人社局两部门联合,决定对全县教师进行规范化管理,教师上下班实行人脸识别认证,便于规范教师行为,减少旷工,杜绝耽误工作现象。凡是一个月三次以上刷不上脸的,到县人社局解释说明,一学期二十次以上刷不上脸的,考核视为不合格,不合格者不发给十三薪。老王把这件事牢牢地记在心里,时刻提醒自己别忘记刷脸。自从有了刷脸机,老王也不坐通勤车了,天天寄宿在宿舍,还准备了一个记事本,把每一天刷脸时间记在本上,从没有间断过。老王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站在刷脸机前,恭敬地刷脸,当听到你是第一个刷脸的,至少回答三遍,才放心地离开,脸上露出了胜利者的微笑。晚上也是最后一个刷脸,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合格。心里得到莫大的安慰和满足,自此,吃得香,睡得安。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同事都知道老王每回至少刷三次,所以人送外号“刷脸王”。一提起丰山中学的老王,教育局长都知道。一年的工作很快就结束了,年终人事局统计,老王一学期二十次没刷上,老王考核不合格,没有领到十三薪。老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不知如何是好?见人就叹息命不好。老王沾沾自喜的样子也没有了,每天都愁眉苦脸,老王认为奇怪,校长和同事也觉得蹊跷,老王带着记事本风尘仆仆地来到人社局,找到主管的领导,唉声叹气地说明了情况,领导看他可怜,调取了监控录像,一学期确实少刷二十次,原因是老王刷得早,没有连上网造成的,这时老王耷拉下了头,后悔也来不及了。领导告诉他,正常刷脸。别人与他开玩笑,老王是高级教师,刷脸也高级。老王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心里比刀扎得都难受,简直无地自容。
自从有了上一年的痛苦教训,老王坐上了通勤车,他开始正常刷脸,可有一样仍然没有改变,当站在刷脸机前,刷脸机至少回答三次,才放心地离开。弄得同事都烦他,认为老王的心里出了毛病。有一次,外面电闪雷鸣,风雨大作,正是下班的时候,轮到老王刷脸,电停了老王也不离开刷脸机,校长走了过来劝老王,老王才离开,在人们焦急的等待中老王坐上了车。回到家里,老伴看他脸色难看,老伴问:“老头子,你怎么了?”他半天也没有回应,吞吞吐吐地说:“我……我……没有刷脸。”老伴安慰他也无济于事。晚上九点多,电来了,他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连忙穿上衣服,急忙往外走,老伴怎么也喊不回来,气得老伴直骂。他出去之后,打了一辆出租车,花了六十元钱,刷完脸才放心回家睡觉。这一年,老王考核合格。笑容又一次回到老王的脸上,正当老王高兴之时,总觉身体有些不适,到医院一检查肝癌晚期,需到哈市治疗,他不肯去,怕刷不上脸,校长好话说尽,就是不听。教育局长知道后,给他特意配上一部刷脸机,才去哈市住院治疗,治疗期间,都按时刷脸,把主治医师给弄懵了,从此他的外号在哈市医院传开了,人们把这件事作为茶余饭后的笑料。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病情始终没有好转,一天天严重起来,主治医师叮嘱家属,这几天要注意,病人时刻都有生命危险。在临死之前,突然挣扎爬起来,睁开双眼。老伴问他:“你要干吗?”“我要刷脸。”老王声音时断时续,有气无力。他刷完了人生最后一次脸,才放心地躺下,安详地走了,带着家人的眷恋走了,老伴哭喊着:“老头子一路走好……”
作者简介:
盖吉忠,黑龙江省庆安县大罗镇中学高级教师。北林区作协会员,小说、散文、诗歌发表在《绥化晚报》《伊春日报》《北极光》《青年文学家》《中国作家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