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 吟
人生七秩步烟霞,
陋室分泉煮雪芽。
避世但求松竹静,
临轩长伴老妻嗟。
微疴偶扰休疑药,
鹤发犹存可浣纱。
漫卷诗书桃坞外,
喧嚣不染鬓边茶。
文/万重山
2025年4月8日晚9:36
这首《闲吟》以七秩人生的淡泊心境为轴,勾勒出一幅雅致悠然的晚年生活画卷,字里行间流淌着对岁月的从容接纳与对清简生活的诗意观照,读来如品一盏新茶,清润回甘。
一、意象营造:清幽之境与淡泊之心的互文
诗中意象的选择极具匠心,构建出一个远离尘嚣的精神桃源。“烟霞”“松竹”“桃坞”等自然物象,既是对居所环境的实写(如“陋室分泉煮雪芽”的清幽),更象征着诗人超脱世俗的品格追求——松竹之静暗合避世之志,桃坞之美隐喻隐逸之趣,形成“境随心造”的艺术效果。而“煮雪芽”“浣纱”“漫卷诗书”等生活细节,则以日常化的文人雅趣,将高雅与通俗巧妙融合,展现出“诗酒趁年华”的晚年自适,避免了空泛的玄虚之叹。
二、情感脉络:从“避世”到“自洽”的生命哲思
全诗以“闲”为眼,却在“闲”中见深意。首联“步烟霞”奠定闲适基调,颔联“避世但求”点明主动选择的人生态度,颈联“微疴休疑”“鹤发浣纱”则转折出对衰老病痛的豁达:不疑药,是接纳身体的自然变化;犹浣纱,是保有生活的自主能力,体现“顺时而适”的智者心态。尾联“喧嚣不染鬓边茶”收束全篇,鬓边茶渍既是生活痕迹,更是精神印记——外在喧嚣被过滤,内心的宁静与诗书茶趣得以沉淀,完成从“避世”到“自洽”的情感升华。
三、语言风格:平淡中见工巧,浅白里藏真味
诗风质朴自然,却在对仗与炼字上见功夫。如“分泉”对“煮雪”,“松竹静”对“老妻嗟”,前者写居处之幽(分泉而饮,雪水烹茶),后者写相伴之暖(临轩对坐,相顾而叹),一静一动间见生活真意;“漫卷诗书”的“漫”字,既显读书的随性,又暗合“漫不经心却自得其乐”的状态。全诗无生僻典故,却以白描手法勾勒出立体的晚年图景,让读者在“煮茶”“浣纱”“卷诗书”等细节中,感受到真实可触的生活质感与精神富足。
四、深层意蕴:传统文人的终极精神归处
诗中隐含着中国传统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价值取向。虽未直言“兼济”,但“避世求静”并非消极遁世,而是主动选择与自我、与岁月和解的生存智慧。“老妻相伴”“诗书自娱”,构建了一个以家庭温情与精神追求为核心的小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年龄、病痛、喧嚣皆被消解,唯有“鬓边茶”的清芬与“桃坞外”的书香永恒,暗合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隐逸情怀,却更添一份历经世事沧桑后的澄明与坚韧。
总体而言,这首诗胜在“真”与“淡”:真在对晚年生活的如实书写,不饰浮华;淡在对功名喧嚣的主动疏离,返璞归真。读罢令人感佩:原来岁月的优雅,不在于青春永驻,而在于能在七秩烟霞里,煮雪煎茶,与爱相伴,以诗书润心,让生命在平淡中绽放出从容的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