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烛背后的生命真谛
品鉴桑恒昌先生《火烛》
孙祝田
火 烛
桑恒昌

火烛啊!
请你告诉我
你是流完最后一滴泪才熄灭
还是熄灭之后
依然在流泪
评析鉴赏:
桑恒昌的这首《火烛》,短短数语,却蕴含着无尽的哲思与深沉的情感,以独特的意象营造出深邃的意境,展现出别样的风骨。
诗中选取“火烛”这一传统意象,它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火烛一直是光明与温暖的象征,在黑暗里为人们驱散阴霾。它又常与离别、相思、哀伤等情感相连,古人秉烛夜谈,或是在烛光下书写离情别绪。诗人在此基础上,对火烛思维全息地进行了全新的审视与追问。
“火烛啊!请你告诉我”,开篇直呼,仿佛诗人正与火烛面对面倾诉,这种对话式的表达,一下子拉近了读者与意象的距离,营造出一种亲切而又神秘的氛围。亲切在于这种直接的交流方式,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急切;神秘则是因为我们不禁好奇,诗人究竟要从火烛那里探寻什么答案。
“你是流完最后一滴泪才熄灭,还是熄灭之后,依然在流泪”,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诗人巧妙地将火烛燃烧时流下的蜡泪具象化,赋予火烛人的情感与行为——流泪。这一拟人手法的运用,使火烛不再是无生命的物体,而成为情感的寄托与载体。这里不禁让人联想到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借蜡烛表达情感,李商隐侧重于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而桑恒昌则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火烛流泪背后更深层次的生命与存在的意义。
诗人的追问,看似简单,实则充满了对生命终结与延续的思考。“流完最后一滴泪才熄灭”,意味着生命以一种完整的、耗尽所有情感与能量的方式结束,是一种壮烈的终结;“熄灭之后,依然在流泪”,则暗示着生命的终结并非一切的结束,情感和精神依然在延续,哪怕物质的生命已经消逝,那无尽的哀伤与执着依然存在。这是对生命价值的深度叩问,展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
从风骨上看,这首诗虽篇幅短小,却有着坚韧的力量。诗人不满足于对火烛表象的描绘,而是深入到生命的本质,以小见大,创新有为地展现出一种对世间万物的悲悯情怀。这种风骨,是诗人对生命意义的不懈探寻,是在平凡事物中挖掘出深刻哲理的独特眼光。
整首诗语言通俗流畅,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能直击人心。诗人用最质朴的语言,将复杂的情感与深邃的思考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让每一位读者都能轻易走进诗歌,与诗人一同思考火烛背后的生命真谛,感受那穿越文字的力量与温度 ,使这首诗在简洁中蕴含着无尽的韵味,成为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