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甲骨文纪念封
镌刻文明坐标,续书历史新篇
天 琮
4月8日上午,笔者从邮品设计大师任怀平先生处获得珍贵消息,其微信传来两张特殊的图片——“中国桓台出土最早甲骨文纪念封”及其详细说明,一段鲜为人知却意义重大的考古历史就此呈现在大众眼前。


桓台县地处山东省中部,自古以来便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追溯历史,原始社会时期,这里就见证了人类文明的曙光;远古时期,东夷爽鸠氏在此繁衍生息;夏商时期,此地更是成为方国之都,是商朝东方大国薄姑国所建邦都之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1996年5月,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考古发掘在桓台县田庄镇史家遗址展开。在这次发掘中,考古人员于大型木结构祭祀器物窖藏内,惊喜地发现了岳石文化时期的卜骨两块。其中一块卜骨尤为引人注目,上面刻有“六卜”二字,且正反两面均有刻写。经国家史学界和考古界专家严谨鉴定确认,此卜骨上所刻文字,为我国迄今出土最早的甲骨文。这一重大发现,比以往所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早了三百余年,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考古学界激起千层浪。
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我国考古学上的重要空白,更为研究早期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提供了关键线索。它让我们对古代文明的起源和演进有了全新的认识,进一步证实了华夏大地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多元性与连贯性。这两块小小的卜骨,宛如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古老时代的大门,让我们得以一窥数千年前古人的智慧与生活。
为铭记这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考古成果,1997年5月26日,相关方面特发行“中国桓台出土最早甲骨文纪念封”一套两枚。纪念封和邮戳由邮品设计大师任怀平先生与王波精心设计。其设计独具匠心,封面上有两枚邮戳,一枚圆形邮戳刻有“中国桓台考古新发现纪念”字样,落款地为山东桓台田庄;另一枚方形邮戳则载有“中国桓台出土最早甲骨文纪念”,落款日期为1996年5月26日,地点为桓台田庄(史家)。纪念封面题字由中国著名古文字学家、山东大学教授蒋维崧书写,由淄博市邮电局与桓台县人民政府联合发行。
此次纪念封的发行虽已过去数年,但不应该淡忘。它不仅是对桓台这一重大考古发现的庄重记录,更是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有力传承。它以独特的方式,将古老的甲骨文与现代邮政文化相结合,让更多人了解到这段珍贵的历史,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探索精神。相信这份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文化价值的纪念封,将在岁月长河中持续散发魅力,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
深入探究这片土地的文化渊源,东夷文化自距今11000 - 9000年的沂源扁扁洞时期初创,成为旧新石器时期的分界线。众多考古发现如璀璨星辰,照亮了历史的长河:距今9000 - 7500年的济南章丘西河文化遗址、6300 - 7400年的小董家文化遗址、3500 - 6300年焦家文化遗址、3900 - 46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3600 - 3900年的城子崖文化遗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岳石文化。考古发掘表明,新石器时期初期,我们的祖先便在如今名为西河的河流两岸,建立大城市并过上集中定居生活,这一传统延续至今,跨越9000多年历史,这不仅在中国是唯一,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大汶口文化的后期应是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分界线。甲骨文在教科书中定义产生于3300年,而桓台正处于这个文化圈中,此次桓台发现岳石文化时期的甲骨文比以往发现的还早300多年。这3600年前的桓台甲骨文,与昌乐、寿光、临淄、章丘等地集中发现距今4600 - 3300年的东夷骨刻文字文化圈存在紧密关联。值得一提的是,夏代经历了整个岳石文化时期。
此外,文化的魅力还延伸至神话传说领域。哪吒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英雄人物,近日热播的《哪吒》剧引发高度关注,《封神演义》中的“陈塘关”与桓台“陈塘口”也随之成为关于哪吒原型和故里争论的热点。种种迹象表明,桓台这片土地犹如一座丰富的文化宝藏,不断挖掘出的历史遗迹与文化线索,正逐步勾勒出一幅宏大而精彩的历史文化画卷 。
2025年4月8日/乙巳三月十一

作者简介:天琮,本名巩天宗,山东省商业厅退休处长,山东东夷文化与骨刻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垂杨书画院特聘艺术家,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研究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知青书画院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荣获2024年度竹庐文艺奖十大散文家称号。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