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头条长春头条总5896期
哥俩同题作文 敬请评头论足
题记:今天早上,在海南旅居的表弟李禹志在聊天中和我约定:可否与我同写一篇同题作文,我欣然应允。我觉得这与普通的聊天相比似乎更有意义。于是我就命题《“吃喝玩乐”之我见》,体裁为杂文,字数限制在1000字之内。
表弟平时只专注于读书,涉猎古今名著。,同时练写草书书法。但是很少写文章。他是想借此机会练练笔,也可以作为兄弟之间文笔与观点的交流。虽然他文章标题的文字不与我的完全相同,但意思是一致的。只不过他属于阳春白雪的层次,与我的下里巴人自然是有所区别的。
以下就是我们两个人文章自动生成的视频和文本。表弟并将自己的文章用书法形式表现出来。而我也想凑凑热闹,用墨笔写了一部分,当然不属于书法之列了。
敬请感兴趣的朋友评头论足。
杂文·论饮食游乐之道
作者/李禹志
饮食者,生民之本,日用所需也;游乐者,闲适之余,怡情养性也。饮食求其饱腹,乃物质之需;游乐悦其心神,乃精神之求。二者虽皆人生所不可缺,然精神之养,实重于口腹之欲。
古之贤达,多轻物欲而重心志。颜回箪食瓢饮,居陋巷而不改其乐,孔子称其贤;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采薇首阳,甘饿而死,节义重于性命。此皆以精神为尚,不以贫乏为忧也。 东坡有言:“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精神之富,无穷尽也。
今世之人,病多因饕餮无度,饮食不节,膏粱厚味,反伤其身。而心之空虚,则因无高雅之乐以养其神,终日沉湎于声色犬马,徒耗光阴。流沙河先生尝厌人以“诗为饕餮盛宴”之喻,盖饮食之乐,过喉即忘;诗文之美,历久弥新,可伴终身。
故吾以为:饮食之道,宜清淡简朴,以养生为本;游乐之趣,当求高雅深远,以润心为要。使物质不累其形,精神长养其志,则身心俱泰,乐在其中矣。
乙巳三月十一日酉时禹志浅论饮食游乐之道并书记于古琼州
杂文·“吃喝儿玩乐”之我见
作者:逯家驹
吃喝儿玩乐——这个词通常来被认为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褒义词。顶多算一个中性词,弄不好还要被“排挤”到贬义词之列。
那么,我对这个词又是如何理解的呢?说出来恐怕出乎你的意料!那便是——人生的终极目标无非是吃喝儿玩乐,其他一切都是浮云。
不妨查一下《现代汉语词典》看看这个词是怎样的定义吧。不查不知道,一查更蹊跷。原来根本就没有这个词,这个耳熟能详,熟得不能再熟的口头禅,居然是杜撰出来的……
词典收录也罢,未收录也罢,毕竟它已经是约定俗成的了,权当已经有了这个所谓的成语吧。
那么,究竟怎么去释义它呢? 我翻开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找到到“吃”的单字条目,再看有关它的词条,只见“吃喝儿”,不见“玩乐”;对“吃喝儿”的释义和例句是:“指饮食:大城市里物价高,~不便宜。”
至此,我们明白了。“吃喝儿”无非是一种饮食的消费行为;于是我又找到“玩乐”的词条,发现对它的释义是“玩耍游乐”,例句是“尽情~”。
既然《现代汉语词典》没有收录这个所谓的完整的词汇,我不妨把它拼凑起来,以使其意思得以完整表达:“用餐和玩耍游乐并行。”
那么,平心而论,人生的终极目标难道不是这样的吗?一定会有人说:只顾自己不顾别人那又如何是人生的最高境?这里面我不妨要抬杠了——只要你还在顾及别人,那肯定是因为别人还没有达到这个吃喝儿玩乐的高度,没有达到这个高度,则是你所处的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的悲哀。双亲在世的时候经常告诫我:千里来做官,为的吃和穿。我越来越觉得这是一句大实话,没有半点虚伪。人在咀嚼出味道和感觉穿着很惬意的时候,才欣慰有加。
也考虑到一定会有人说,要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不能只顾自己。而伟人却说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那么全人类都在受穷,是得道还是没有得道呢?
所谓“得道”,即实行仁政;而实行仁政,就不会两极分化,不会再有穷人。“受穷”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得道”,没有实行仁政。
即便实世界大同,人们也是都以享受为目标和目的的。也许有人说,还会有人去发明创造的。当然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发明创造难道不是自己的兴趣使然,不属于自己的玩乐范畴吗?难道下达命令让你发明创造你就能产生灵感吗?纯属无稽之谈。下达命令只能让人做工作、完成任务、好好干活。而做自己不喜欢的事绝对不会将聪明才智抑或潜能发挥到极致。发明创造只有“玩乐”才可以实现!
综上所述,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吃喝儿玩乐” ,这个世界一定是一个非常和谐、非常理想的世界。至于一个国家想干败抑或干垮另一个国家,进而攫取“老大”的地位,那不过是几个国家政府官员的事,与人民无关。但愿当事人早日认识到这一点,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人们能够实现“吃喝儿玩乐”的目标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