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跟我抱怨,说这样的经济环境什么时候才能到头。我能理解这种无奈,因为很多人,包括我过去,都认为眼下的困境是经济问题导致的。可如果我们一直把问题归咎于经济,那经济永远不会变好,因为这可能根本不是问题的根源。我们得问一句:我们这片土壤真正发展过经济吗?从古至今,我们经历的重大灾难,战乱、动荡、民生凋敝,哪一次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引起的?归根结底,往往是政权、政策和权力博弈的结果。经济只是表象,背后是更深层次的操控和决策。
就拿最近的关税战来说吧,美国加关税,全球市场震荡,我们这边一味反击,最终受伤的是谁?是那些高高在上制定政策的人吗?显然不是。受伤的还是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物价上涨、就业困难、生活成本增加,都是我们来承担。政客们把我们当作棋盘上的棋子,甚至牺牲品,用来博弈他们的利益。更可悲的是,有些人月入不到三千,明明是被收割最狠的群体,却还在为那些伤害自己的人站队呐喊。这不是愚昧是什么?想想都让人觉得悲哀。我们被卷入这场风暴,却连看清真相的机会都没有。
说到经济环境,再看看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李嘉诚要卖港口的事。这件事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有人说他不爱国,有人说他精明,有人说他是有原则和诚信的企业家。我个人怎么看李超人?我觉得网上有个段子说得挺好:他从没做过豆腐渣工程,没留下一堆烂尾楼和债务给别人,更没卷款跑路。爱不爱国不好说,但至少他是个有底线、有良心的商人。几十年来,他从塑料花起家,到房地产、港口、电信,哪一步不是稳扎稳打?他卖资产也好,投资也好,都是商业考量,没坑过谁,也没欠过谁。这点上,他比很多企业家强太多了。
这次他想卖港口,背景也很复杂。港口是全球贸易命脉,李超人手里的港口资产遍布23个国家,包括巴拿马运河附近的战略要地。如今中美博弈加剧,美帝施压要削弱我们村在全球基础设施的影响力,他选择卖给别的团队,套现190多亿美元。这在他看来可能是甩掉烫手山芋、规避风险的精明之举。毕竟,贸易战升级、航运受阻,港口生意未必是金矿。可这事儿却被推到风口浪尖,京城不高兴了,官媒批评他“背叛国家利益”,甚至有传言说相关部门要审查这笔交易。
过去,李嘉诚的公司是他说了算,想卖就卖,想投就投。比如2015年,他把部分大陆资产卖掉,注册到开曼群岛,当时也没人管。如今却不一样了,公司还是他的,决策却被干预。这背后是什么变化?显然是政治对经济的控制越来越强。以前香港是自由港,商人可以凭市场规律行事,现在却得看政治脸色。这不是个例,而是趋势。想想看,一个96岁的商界传奇,掌控千亿帝国,连他都不能随心所欲,谁还敢放心来这里投资?谁还能有安全感?
这对我们未来的影响有多大,大家想过吗?外资撤离不是新闻了,但李超人这事更像个信号。过去几十年,他是香港经济支柱之一,他的动向都能带动市场信心。现在他想走,却走得这么艰难,其他投资者会怎么想?谁还敢把钱投到这片土壤?没有安全感,资本就不会来。没有资本,经济怎么发展?就业、收入、消费哪样能好起来?我们总说经济不好,可这不只是经济问题,是信任和规则崩塌的问题。土壤坏了,种什么都是歪瓜裂枣。
回头看关税的事,也是一个道理。我们反击美国加关税,看似硬气,可结果呢?全球供应链乱了,外贸企业倒了一片,老百姓日子更难过。政客们喊着口号,摆着姿态,实际代价是我们付。他们不会失业,不会缺钱,最终受灾受难的还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更别提有些人还傻乎乎地为这些政策叫好,完全没意识到自己才是被割的韭菜。这种认知的割裂,才是最大的悲剧。
再想想李超人的选择,他卖港口未必是不爱国,而是看到了风险。贸易战、航运危机、地缘政治博弈,港口这种资产在风暴眼里,谁拿谁烫手。他96岁的人还能这么敏锐,说明他不是只看眼前的人。可惜,他想抽身,却被扣上政治帽子。一个商人,被迫卷入大国博弈,动辄得咎,这本身就说明环境变了。过去,他可以凭商业眼光决定未来,现在却得先看政治风向。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是整个商业生态的问题。
有人问,这样的经济环境什么时候到头?背后单靠经济手段解决不了。因为这不是经济病,是体制病。经济只是表症,根子在拳力分配和规则制定上。我们这片土壤,从古至今,多少次繁荣和衰落,不是市场说了算,而是政权说了算。关税战是这样,李超人卖港口是这样,未来恐怕还是这样。经济想好,得先有公平的规则、稳定的预期,让人敢做事、敢投资。可现在,连李超人都被绑住手脚,普通人又能指望什么?
最后,有人说我们这些平民关心这些有啥用,能改变啥?我觉得有用。这不是政治家的事,是我们每个人的事。关税加了,菜价涨了;投资走了,工作没了。这些都直接砸在我们头上。我们不关心,别人更不会替我们关心。政治每时每刻都在影响我们的命,看不清就只能被动挨打。看清楚了,至少能明白自己在哪,能做点啥,哪怕只是让自己过得稍微好一点。别再稀里糊涂地当炮灰了,那才真没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