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漠的面具下,探寻人性的深渊
——《局外人》读后感
陶玉山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这是《局外人》开头第一句话。单是这句话,就让我感到诧异,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自己的妈妈死在什么时候,竟然模糊不清不确定,这到底是一个什么人啊!单是因为这个,也应该怀着一种破案解惑的心理兴趣读下去。而“今天,妈妈死了,”这句极简单的话,让人看了深深动容。
小说这开头的一段话,加缪选择了一种与其匹配的语言风格——不带有任何感情、完全冷静的叙述、回忆。整个过程都给人留下一种主人公不在场的感觉,一切都是被动、应对。“我更希望妈妈活着。”但是,默尔索不为自己在妈妈葬礼上的表现后悔。他选择了真诚,也选择了出局。他这个局外人让所有的局内人感到汗颜。让我们感到自然人和社会人之间的巨大差异才是最荒谬的。不知道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得到超然世外。一个看似空虑的生命,却真正活出了自己的样子。
《局外人》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有六个章节,从默尔索参加母亲的葬礼到他在无意识下杀人;第二部分五个章节,入狱后牧师对他的教化,法庭上众人的表演到被判死刑。主人公默尔索这个人物颇为另类,不仅与传统文学的人物不同,而且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他冷淡、孤僻、不通人情、没有激情、不求上进。整篇小说的语言表达不动声色,冷漠得让人感到浑身冰冷。其故事内容非常简单,传达的深度却令人震撼。当虚伪成为一种常态,真实就成了一种罪。这是小说的主题。人心幽暗深不可测,但我将竭尽一生的努力,取火照亮。主人冷漠旁观,我行我素,看似冷漠无动于衷。这种特质,加上这样的毫无感情色彩的叙说,使得一开始就给读者留下非同一般的印象,会在阅读文字时,格外仔细留神,不要错过重要的、包括细节情节在内的故事内容。加缪擅长使用白描手法,以客观而“毫无情感”的文字描写作品中人物的言行举止。语言简单而朴实,但总能传达出他优雅知性的文学审美观感。这点在《局外人》中完美无缺地体现出来。
《局外人》通篇以主人公口述的语气娓娓道来,句子简洁而明快。根据人物和情节的需要组织语言。基本以短句为主,有时句式长一些,表现力有了增强,但还是比较冷漠。小说的主人公默尔索仿佛就是一个游离于世俗之外的孤独灵魂。他的冷漠、疏离,与世间的格格不入,从开篇就给我们读者营造出一种神秘又压抑的氛围。他参加母亲的葬礼,却对死亡毫无悲痛之情;他在阳光下杀人,却似乎找不到恰当的合理的动机。每一个章节都如同悬疑小说中的谜团,让我们读者怀着好奇的心深陷其中,同时产生疑惑:他究竟是谁?为何如此与众不同?
如果荒谬是世界的常态,那么生活在世界上的人,应当如何存在?默尔索对命运听之任之,拒绝对抗,他人如何看待,与己无关。只有这样,才是活出自我。在默尔索眼里,这个世界荒谬;在这个世界看来,默尔索“离经叛道”。其实,默尔索活得很“本真”,他不想被世俗的一切所羁绊。“我知道这世界无处藏身,只是,你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这句话,比较直白深刻地表明了默尔索的思想和对待人生的态度。我们都曾经试图做好自我,但是,世俗终究将我们推向了谋求平衡,泯灭于平庸的众人之中。加缪通过默尔索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也让我们开始反思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正义是社会秩序的基石。从来没有平坦的路,只有认真走的人。温柔一点,这个世界已经够浮躁的了。不能感人,皆诚之不至。如果你渴望在文字中寻找生命的意义,《局外人》绝对值得一读再读。
“我和这个世界不熟,这并非是我绝望的原因。我依旧有很多热情,给分开,给昨天,给安寂。”北岛的这首诗,献给默尔索非常合适贴切,就像是专为他作的。关于“局外人”这个寓意,是在不断地和主人公的交汇中体验出来的。加缪通过塑造默尔索这个一般人看上去行为惊世骇俗、言谈离经叛道、与现实格格不入的“局外人”形象,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谬”的观念,即:由于人和世界的分离,世界对于人来说是荒谬的,毫无意义的;而人对荒谬世界无能为力。因此,也不抱任何希望,对一切事物也无动于衷。充分揭示了这个世界的荒谬及与社会的对立状况。
默尔索的种种行为貌似荒谬绝伦,不近人情,实则正是他用来抗击这个荒谬的世界的武器。不从众,只从心。到了一定年纪我们才会发现,一个人对他不了解的东西,总是会有一些夸张失真的想法。人生有许多东西是可有可无,可去可留的。一生很短,其实没有什么大彻大悟,无非是步步错,步步悟,边走边悟。能够治愈你的,从来就不是时间,而是你心里的那份执着和释怀。做事对人,尊崇自己。人无欲而自在,心无恨而安详。心若淡然,失去也就不可惜,也不会太在意了。
“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看了《局外人》,尤其是主人公默尔索的所作所为,或许会感到一丝凉意。同时也会收获对生命意义的全新思考。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那些被忽略的角落,让我们在冷漠的面具下,探寻人性的深渊。困住人的从来就不是生活,而是我们坚信不疑的错误认知。由此,想起了叔本华说过的一句话:“我们读书时,是别人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是重复他的思想活动过程。”叔本华毫不客气地批判了被动接受知识思想的习惯,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永远不要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因为在乌鸦的世界里,白天鹅都有罪。糊涂一点,看太透会不开心的。听从己心,无问西东。
既然命运充满不确定性,不如现在就去做想做的事,过你想要的生活。书中这句话,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每次告别都像是生命里燃烧过的一颗星,留下光亮,也留下遗憾。”让人想到,只有在黑暗中,光明才显得珍贵。对局外人而言,每个人捍卫的不是真理,而是自己。局外人的理性往往是无情且傲慢的,他的眼光还原了这个粗糙漠然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斥了太多太多被夸大的感情。现实是,你在什么样的圈子,就会选择做什么样的事。大家都活在别人的目光中,寻求存在感和定位。情不自禁或习惯于言行举止带有浓郁的戏剧化和形式感。逼着自己成为这个世界认可的人。耗尽全力,就是为了博取那些外表的光环和虚荣。世界上最愚蠢的事,就是允许自己处在愚蠢的范围之内。
时间不能证明许多东西,但能让你看透许多东西。叔本华说:“在这个世界上,真正让我们选择的路只有两种:要么享受孤独,要么沦入世俗。”没必要让所有的人知道真实的你,或者是你没必要向所有的人不停地解释你是一个怎样的一个人。这是徒劳无效的。因为人们只愿意看到他们希望想看到的。想做个常人,身在世俗,心在局外。人生经不起等待,等来的多是失望。真正的阅读,是从理解的边界开始的。真正的懂得,不仅知道作者说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还知道作者为什么这么说。读了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有一些书,不仅仅是值得阅读的好书,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们,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研读,反复咀嚼思考。《局外人》就是这样的一本书。这是一篇让人读完后会陷入深思的存在主义的重要之作,多年来一直为人重视;甚至随着时间流逝,读者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它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写透了我们内心中的虚无和对人生意义的怀疑。我们常常认为自由就是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其实,真正的自由,是内心的无拘无束。
余华说:“读书一定要读经典,因为经典是一代又一代的人阅读挑选出来的。”阅读经典文学,不仅是与文学大师对话,更是跨越时空的探索。它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的影子;在复杂的人性里提炼智慧;在悲剧与希望中,理解生命的重量。文学始终以最深沉的力量,滋养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不要走在我后面,因为我不会引路;不要走在我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请走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朋友。”1957年,年仅44岁的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60年1月4日,加缪遭遇车祸去世,年仅47岁……

作者简介:陶玉山,济南人,作家,藏书家,山东省作协会员。1981年2月在《济南日报》副刊发表文学处女作。迄今已在国内一百多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等二百多万字,作品多次在市级以上文学征文中获奖,有多篇文章收入到文学作品集。荣获2023年度竹庐文艺奖“十大散文家”。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