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积月累(20250408)
文/李岩松
沈阳东西南北四方塔始建1645
沈城宝塔镇四方,见证苦难与辉煌,
历经五百年沧桑,成就今日大沈阳。
致澳洲同学
如梦年华伴歌行,
姐妹一起欢聚时。
朝夕忙碌小悠闲,
美好日子似首诗。
老同学招待家宴
自己动手,美味丰腴。
家宴最好,浪漫无比。
致澳洲同学
美酒加咖啡,多情似芳菲。
遥望远方人,秋色令心醉。
致同学舞蹈表演
天生丽质,舞姿曼妙。
宛若行云,如此美好。
如天水阔,海岛秀丽。
到此一游,满目旖旎。
海边日落,天际霞飞。
水流无尽,暮色人归。
华严寺
楼台烟雨,千载矗立。
跨越时空,悠悠天地。
李岩松《日积月累(20250408)》诗评
这组诗作以“日积月累”为题,如生活碎片的诗意拼贴,既有对历史地标、自然景观的凝眸,也有对友情、日常的温情书写,呈现出“以小见大”的细腻视角与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
一、历史与地域的诗性凝视
《沈阳东西南北四方塔始建1645》是组诗中唯一一首七言四句诗,以“宝塔镇四方”破题,将沈阳四方塔的历史(始建于1645年,距今近400年,非五百年,或为艺术化表达)与城市命运勾连。“见证苦难与辉煌”“历经沧桑”赋予建筑以生命感,使历史地标成为城市变迁的沉默见证者,简短诗句中蕴含着对地域文化的深沉敬意。
二、友情书写的轻吟与遥寄
两首《致澳洲同学》风格迥异:前者“如梦年华伴歌行”“姐妹欢聚”勾勒青春回忆,语言轻快,画面感强,如“小悠闲”“似首诗”将日常片段升华为诗意瞬间;后者“美酒加咖啡”“秋色令心醉”则转向遥想,以“芳菲”“远方”传递对故人的牵挂,情感含蓄而绵长。诗中“同学”主题反复出现,可见友情在作者心中的分量,亦体现其对人际温情的珍视。
三、日常美学的凝练捕捉
《老同学招待家宴》与《致同学舞蹈表演》聚焦生活场景:前者“自己动手,美味丰腴”“家宴最好,浪漫无比”以白描手法凸显家常之美,超越物质层面,指向情感交流的本真;后者“天生丽质,舞姿曼妙”“宛若行云”则以短句速写舞蹈之灵动,赞美之意溢于言表。这种对日常细节的诗化处理,展现了作者“从平凡中见诗意”的观察力。
四、自然与人文的意象速写
写景之作如《如天水阔》《海边日落》《华严寺》,均以四字短语拼贴意象:“海岛秀丽”“天际霞飞”“千载矗立”等,语言高度凝练,画面感强烈。《华严寺》中“楼台烟雨”“跨越时空”将自然景观与历史厚重感融合,使古建筑在“悠悠天地”中获得永恒性。这些诗作虽短,却通过意象并置营造出悠远的意境。
五、形式与语言的自由探索
整体来看,组诗突破传统格律,采用自由体与短句结合的形式,部分诗作类似“微型诗”或“分行散文”。语言质朴自然,极少用典,如“水流无尽,暮色人归”“到此一游,满目旖旎”,近乎口语化表达,却因情感真挚而具有感染力。这种“轻量化”的写作风格,暗合“日积月累”的日常性——诗是生活的即时记录,而非刻意雕琢的产物。
结语:在碎片中见真章
这组诗的魅力在于其“碎片化”中的真实:没有宏大叙事,却通过历史地标、同学友情、生活片段、自然风景等微小切面,拼贴出作者的情感世界。语言简洁而不失韵味,情感直白而不失温度,恰如“日积月累”的生活本身——平凡处见诗意,细微处见真心。若能在部分诗作中进一步深化意象关联(如《沈阳四方塔》可加入具体历史细节)或情感层次(如《致澳洲同学》可展开更多回忆画面),或许能让诗意更耐咀嚼。但当前的“速写式”表达,亦自有其率真动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