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郭中华,男,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张北县作家协会主席。诗文见于《诗刊》、《中国铁路文艺》、《诗选刊》、《诗潮》、《星星》、《读者》等期刊,有作品入选《中国诗歌年选》、《中国当代诗歌精选》、《中国网络诗歌精选》、《中国实力诗人作品选读》等版本,曾参加河北省第二届青年诗会。
在张北草原与吉林查干湖之间,横亘着二十年诗歌情谊的经纬线。我与郭中华的相识始于世纪初的北京十渡笔会,那时他还是河北省作协里锋芒初露的诗人。记得在查干湖结拜时,七月的芦苇荡里飘荡着白酒的烈香,我们以诗为盟叩首结义,他称我"五哥"的尾音里带着燕赵特有的浑厚。后来我们相逢与北京十渡、河北的怀来、沙城,或鸡鸣驿......后来他开车把我和洪烛从河北的驿道接去了张北,若尘他确实尽了他的地主之谊。
十多年后,当我翻开手机里郭中华发来的诗稿《生活的颤音》,查干湖结拜时的情景突然撞进七月的蝉鸣。那时我们跪在湖岸,让芦苇荷花为证的盟誓。月光下,他喊我“五哥”的声音像钢钉楔进光阴的木纹。后来我们在怀来葡萄园醉卧长谈,在鸡鸣驿的残垣下争论隐喻的边界,沙城笔会上他指着桑干河说“诗要像水,裹着泥沙才有重量”。这些片段早已沉入记忆河床,直到这组诗如投石惊起层层涟漪——那位张北县作协主席、在《诗刊》《星星》上开凿语言矿脉的诗人,正以11首淬火之作,将生活的粗陶锻打成透光的琉璃。
一、郭中华组诗《生活的颤音》的意象性结构
在当代诗歌的密林深处,郭中华的《生活的颤音》犹如一组精密的意象轮齿,以11种不同的啮合方式,将现代生活的褶皱层层剥开。这组诗歌建构起独特的意象性结构,既如博尔赫斯笔下的"小径分岔的花园",又似普鲁斯特记忆宫殿中的立体拼图。诗人在自然意象与社会现实的错位碰撞中,在时间褶皱的叠影里,在虚实相生的镜像维度里,编织出一张充满张力的意象网络,让每个意象都成为打开生命真相的密码。
在《春日即景》中,"体内的桃花"与"光秃秃的原野"形成尖锐对峙,这种反季节的意象错置,恰如艾略特《荒原》中"四月是最残忍的季节"的现代性宣言。诗人将桃花从自然时序中剥离,植入肉体维度,形成"身体开花"的奇异景观。当春风"掩不住笑容"地舞蹈时,"解冻的河流"却在掌心流淌,这种意象的微型化处理,暗示着自然元素在都市生活中的萎缩与变形。
"燕子从头顶滑过/长街寂寥,行人稀少"的场景,延续了古典诗歌"旧时王谢堂前燕"的意象传统,却在"纷纷倒下的店铺"中遭遇现代性解构。燕子的复眼成为见证者,目睹商业文明的凋敝,这种视角转换使自然意象获得了社会批判的维度。正如本雅明所言,机械复制时代摧毁了灵光,诗人却让燕子衔着古典的灵光碎片,刺破现代性的迷雾。
《刷》的意象群构成消费主义的解剖图谱。"跑车"与"火箭"的虚拟礼物,在指纹的暗流中堆积成欲望的巴别塔。诗人以"刷"这个动作的机械重复,解构了网络时代的拜物教本质。当百万公款化作数据洪流,"存在感"的追寻演变为存在的消解,这种荒诞的意象并置,恰似贝克特《等待戈多》中无意义的重复动作。
在《挂号记》里,医院场景被编码成生存困境的微缩剧场。"潮湿的百元钞票"与"特别的小号"形成交易隐喻,将医疗体系异化为黑市经济。诗人用"把小时跑成分钟/把分钟跑成秒"的悖论式表达,揭示出现代人在效率崇拜中的时间焦虑。这种意象的加速度处理,令人想起卡夫卡《变形记》中异化的生存节奏。
《倒带》以磁带意象构建时间考古学。从知天命回转到生命胚胎,诗人用"命运的磁带"进行逆向叙事。当立起来的"藤条"取代了"白杨树",时间的线性逻辑被彻底颠覆。最后定格在"女人腹中"的镰刀意象,将生命起源与死亡象征并置,这种时空折叠的手法,与普鲁斯特的"小玛德莱娜蛋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我心中有种东西像薄雾》呈现记忆的拓扑学结构。"薄雾"既是遮蔽真相的帷幕,又是诗性认知的介质。诗人像本雅明笔下的历史天使,在午夜架起"词语的梯子",试图掀开记忆的朦胧面纱。"行走在体内的薄雾"最终化作"爱与恨的量子纠缠",这种意象的量子态呈现,赋予情感记忆以波粒二象性的哲学深度。
《幻象》构建了庄周梦蝶式的认知迷宫。"造物主的大手"与"追赶时间的人"形成宿命论与自由意志的辩证。当"月光打翻寂静"时,诗人以书写对抗虚无,这种姿态令人想起西西弗斯推石上山的永恒悖论。花草的苏醒与故事的重复,构成存在主义的永恒轮回。
《躲进虚无的姐姐》中,"安全账户"与"牢狱之灾"形成黑色幽默式的反讽。当警笛刺破混沌,"关闭自己"的生存策略演变为存在的囚笼。诗人用"躲进虚无"的悖论意象,揭示现代人精神困境的本质——正如加缪所说,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
这组诗歌的意象性结构,犹如德勒兹所说的"根茎状"网络,每个意象节点都与其他节点形成多重连接。从自然到社会,从记忆到现实,从实体到虚无,诗人用意象的褶皱包裹着生命的颤音。当我们在"被遮蔽的生活表面"不断剥开,最终触摸到的,或许正是华莱士·史蒂文斯那个"最高虚构的笔记"——在词语的迷宫中,真理永远在生成的过程中。
二、郭中华诗歌的意境解析
当"一列绿皮火车停靠在童年",金属的冷色与记忆的暖调在铁轨上交叠出特殊的光泽。那些"房子、树木、田野、群山"并非单纯地"向身后飞去",而是被童年瞳孔里的好奇镀上金边,在车窗这个流动的取景框里,完成对世界最初的丈量。母亲的手掌是比车票更温暖的通行证,当检票口的铁栅栏在身后闭合,人生的迁徙便以这样诗意的姿态开启——"出门"与"回家"不再是地理坐标的转换,而是记忆云层中不断重塑的城堡。
站台上凝固的时光值得驻足凝视:泥土挺起的胸膛扛着钢筋水泥的现代性寓言,石子用棱角分明的肩膀托起通向远方的枕木。这组矛盾意象构成极具张力的画面,如同"穿过铁栅栏的瞬间/化作柔软的眼泪",工业文明的坚硬外壳下,包裹着人类永恒的柔软内核。铁轨在这里既是物理的延展,更是情感的脐带,将月台上无数"相见或离别"编织成命运经纬。
"擦肩而过"的瞬间绽放着现代性特有的诗意。两列火车相向而行构成的相对运动,在物理学层面是简单的矢量叠加,在情感维度却折射出存在主义的困境。那些"短暂的对视"如同铁轨上迸溅的火星,在夜色中划出转瞬即逝的银河。诗人巧妙地用"脚下的铁轨一直在向前延伸"解构了传统送别诗的悲情,赋予相遇以动态的美学——前行本身即是意义。
当雪花成为书写乡愁的素笺,"捡起生活的碎片"这个动作便具有了仪式感。那些六边形的晶体不仅裹着春潮,更封印着村庄的欢愉与忧伤。值得玩味的是"身体里也有一列火车"的隐喻,将京张铁路的钢铁动脉与生命律动相联结,让历史记忆在血液中奔涌。这种时空嵌套的修辞,使"青龙桥站的人字轨道"不仅是工程奇迹,更成为命运转折的象形符号。
《柔软颂》中云朵的千变万化,实则是现代人精神世界的造影。当"350公里的时速把风景抛到虚无背后",诗人用睫毛上的泪水平衡着技术的狂飙。那个手捧书籍的少年,"平静得像一杯水"的姿态,恰是面对时空压缩最好的 antidote。詹天佑的蒸汽机车与复兴号动车组在记忆隧道里完成接力,证明真正的速度不在于金属的轰鸣,而在于文化基因的传承。
组诗中反复出现的"人字轨道"意象最具深意:这个让火车头调转方向的智慧设计,在诗意空间里演化为人文主义的象征。正如铁轨既指引方向又允许回望,诗人的创作也始终在记忆与未来之间保持平衡。那些被绿皮火车运送的"天真好奇",最终在雪花信笺里长成守护乡愁的常青藤,证明再快的时代列车,也带不走灵魂深处的站台。
三、名词与动词的语言炼金
在当代汉语诗歌的版图中,郭中华的组诗《春风浩荡》犹如一株异军突起的植物,其根系深扎工业文明的沃土,枝叶却舒展着自然的灵性。这组以新能源革命与农耕文明对话为主轴的诗篇,通过独特的"名词+动词"语法配置,构建出充满张力的语言磁场。诗人将工业器械、自然物象与生命体认熔铸为特殊的语法合金,在词与物的碰撞中迸发出璀璨的火花。
在《光伏板诞生记》中,"焊接机满腔的热情"这一反常规搭配,彻底改写了工业生产的冰冷叙事。"热情"这个专属生命体的抽象名词,与"焊接机"这个钢铁躯壳形成戏剧性并置,如同普罗米修斯的火种点燃了机械的魂灵。当"红外灯"体内翻滚着"热效应","层压机"像抽离人体胀气般处理组件时,整个光伏板制造过程被赋予胚胎发育般的生命悸动。最精妙的莫过于"机械手挥动翅膀"的意象,工业器械的金属关节在动词"挥动"的催化下,瞬间蜕变为蝴蝶的翅翼,完成从机械性到生命性的惊人转喻。
《风车转动的山岗》里,"风车热吻着大地"的动宾组合堪称当代诗学的奇观。"热吻"这个饱含体温的动词,将百米高的钢铁风车转化为大地情人,其旋转的叶片既是能量的捕获装置,又是情感的具象化表达。这种语法暴动解构了科技与自然的传统对立,在"血管里流动绿色电流"的隐喻中,工业器械的钢铁骨架获得了生物循环系统的生命体征。
诗人对动词的创造性运用在《风光大合唱》中达到高潮。当"光伏板举起深蓝色的畅想",静态的能源装置突然获得举重运动员的肌肉线条,"举"这个动作既暗示光伏板仰角调整的物理特性,又赋予其思想者的精神姿态。更精妙的是"草原盘起腿唱歌"的拟人化处理,"盘腿"这个极具身体性的动词将广袤草原浓缩为盘坐歌者,能量的无声流动转化为蒙古长调的悠远回响。
在《绿色电流》中,"管住来无影去无踪的风"展现出动词的驯化力量。"管"这个日常管理动词,与不可捉摸的气流形成语义对抗,最终在"柔性直流电网"的科技赋能下达成语法和解。当电流"掠过草原/跨越山川","掠过"的轻盈与"跨越"的力度构成动词的二重唱,将特高压输电的物理运动转化为史诗般的空间叙事。
《亲爱的土豆》堪称名词动词化的典范教程。"土豆土脸的它们/用热爱抓紧脚下的泥土","抓紧"这个动作既忠实于块茎植物的生长特性,又通过移情作用将农耕文明对土地的眷恋具象化。当"土豆在泥土里睁开眼睛",动词"睁"创造出地下世界的视觉奇观,使马铃薯的萌芽过程获得婴儿初啼般的生命震撼。
组诗终章《春风浩荡》里,"春风清扫空旷"的动宾搭配展现出语言暴君的魄力。"清扫"这个家政动词与无垠空间并置,将不可见的气流运动转化为具象的清洁场景。而"催开枝头的花朵"中的"催"字,既保留了农耕文明中"催芽"的技术语义,又叠加了当代社会"催生"的发展焦虑,在动词的褶皱里埋藏着文明嬗变的密码。
在这组纵横捭阖的诗篇中,郭中华构建了独特的语法磁场:名词在动词的激发下获得生命动能,动词在名词的制约中沉淀物性根基。这种语言炼金术不仅刷新了工业诗歌的美学范式,更在新能源革命与古老农耕文明的对话中,开辟出汉语诗歌新的可能性空间。当"机械手"与"春风"在语法层面获得等值的生命尊严,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语言的狂欢,更是文明重构的诗意见证。
四、《大国浓香》中的液态精神的蒸馏
在长江与岷江交汇的三江口,酿酒师们世代重复着看似单调的劳作:将五种谷物投入窖池,等待时间施展魔法。这种物质转化过程与郭中华《大国浓香》组诗的创作机理形成奇妙的同构——诗人将五谷杂粮般的生存经验投入语言的窖池,通过意象的蒸馏与情感的发酵,最终结晶出晶莹的诗句。这种精神蒸馏术超越简单的"诗言志"传统,在全球化语境下重构了当代汉语诗歌的国族叙事模式。当工业文明消解着传统农耕文明的根系,当消费主义稀释着文化记忆的浓度,这组诗以液态的诗歌形态,在传统与现代的断层处构建起一座精神的渡桥。
在组诗第二乐章,五种谷物被赋予拟人化的生命体征:高粱的"红唇"、大米的"清丽"、糯米的"润泽"、小麦的"睫毛"、玉米的"温暖"。这种修辞策略并非简单的拟人化游戏,而是暗合《黄帝内经》"五谷为养"的养生哲学。诗人将农耕文明最基础的生存元素转化为文化基因图谱,每粒粮食都成为携带文化密码的载体。当这些被掀开"盖头"的谷物在第三乐章"走到一起",实则完成了从物质到精神、从个体到共同体的转化仪式。
杜甫草堂的瓦当与宜宾酒窖的陶瓮在时空深处形成隐秘对话。诗人特意在第五乐章引入杜甫《宴戎州杨使君东楼》的互文,让重碧酒的醇香穿透千年时空。这种历史纵深感的营造,使诗歌超越地域性书写,成为连接盛唐气象与当代中国的文化导管。酒液在这里成为液态的时间,既沉淀着"被历史碾过的足迹",又流动着"眼前的江水",在陈与新的辩证中构建起文化传承的动态模型。
白塔在翠屏山麓的"散步"、青草"早晚的出没",这些看似闲笔的意象实则是精心设置的时空坐标。诗人将直线行进的历史时间折叠进环形的酿造时间,让二十四节气的循环与工业时代的线性时间在诗行中达成和解。这种时空折叠术消解了现代性焦虑,为急速前进的文明列车提供了传统文化的减震装置。
退休岳父珍藏的二锅头与节日开启的五粮液构成微妙的镜像关系。在第七乐章,平民酒与国宴酒的并置不是简单的物质对比,而是揭示了当代中国人复杂的身份认知。当老人"脸上泛起幸福的红晕",这个细节暴露了集体无意识中的文化归属焦虑——只有在特定仪式时空里,个体才能通过特定物质载体完成向文化共同体的皈依。
诗歌中反复出现的"泥土"意象值得深究。在第一乐章,"杯中的浓香怀揣大地的体温",在第九乐章"浓香的背后刻满流年",这些表述共同编织出土地伦理的现代诠释。不同于艾青"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直抒胸臆,郭中华将土地情结物化为可感知的物质形态,使抽象的家国情怀获得了分子级的抒情精度。
"被战乱瘟疫搅浑的视线"与"向东方大国靠拢的人心"形成尖锐的张力。诗人在第六乐章将酒液提升至文明对话的高度,这种书写策略既规避了民族主义的话语陷阱,又巧妙回应了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当五粮液成为APEC、博鳌论坛的指定用酒,这种物质文化交流实质上是非暴力的话语权博弈,诗歌在此显露出敏锐的时代洞察。
组诗中"发酵""蒸馏"等工艺术语的反复出现,暗示着诗人对现代性病症的诊断方案。在第四乐章,"时间酿造和美的声音"与"沾满酒香的青草"共同构成抵抗机械复制的诗意屏障。这种将工业化酿造过程重新赋予人文内涵的努力,可以看作是对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的本土化回应。
"家和万事兴"的俗谚在第七乐章获得新的阐释维度。当家庭伦理通过酒桌礼仪升华为国家叙事,私人空间与公共领域的传统界限被悄然重构。这种微叙事策略打破了"家国同构"的僵化表述,在消费主义解构传统价值的当下,为集体记忆的存续找到情感依托。
诗歌终章"酿造和美的同时酿造家国"的宣言,揭示了艺术创作的终极使命。郭中华没有停留在文化符号的简单堆砌,而是通过酿酒隐喻构建起完整的意义生产系统:粮食是文化基因,酒曲是历史记忆,蒸馏是时代精神,勾调是价值重构。这套诗学装置既是对文明传承的当代诠释,也是对文化自信的创造性表达。
在宜宾酒窖的最深层,老窖泥中的微生物群落已存活超过六个世纪。这些肉眼难见的生命体与《大国浓香》的诗行形成奇妙的呼应——两者都在进行着文化的无性繁殖,都在将时间的碎片重组为文明的基因链。当五粮液从长江码头漂洋过海,郭中华的诗歌也在汉语的河道里静静流淌,它们共同证明:真正的文化传承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陈列,而是持续进行的生命代谢,是在现代性浪潮冲击下依然保持活性的精神酿造。
当我在张北和查干淖尔的回忆中返回松花江畔时,星空下重读若尘的这些诗,莜面的香气与诗句的锋芒仍在记忆里缠绕。郭中华用诗搭建的不仅是生活的棱镜,更是时代精神的测震仪。那些"被遮蔽的生活表面"在他的词语手术刀下层层解剖,最终显露出"暴晒在阳光下"的生命真相。这让我想起查干湖结拜时的誓言:以诗为证,洞见永恒。当"生活的颤音"穿越二十年光阴,在燕赵大地与关东平原之间共振,我们依然相信,诗歌永远是人类最后的随身镜。
从绿皮火车的记忆褶皱到复兴号的时空压缩,从站台的拓扑变形到雪花的物性禅思,郭中华用铁轨般的语言钢索,悬吊起整个时代的乡愁。当我们在"350公里的时速"中丢失了风景的纹理,这些诗行便成为减速玻璃——让我们看见雪落在青龙桥站的詹天佑铜像上,看见童年的绿皮车正在穿过母亲年轻时的瞳孔。或许正如诗人在《柔软颂》中揭示的真理:所有坚硬的时代,都需要一场大雪来显影它柔软的掌纹。
当郭中华写下"春风吹过的地方/总有绿波涌起",他不仅描绘着华北平原的植被复苏,更预言着当代中国诗歌的生态转型。这组《春风浩荡》如同张北草原上的风电机组,用语言的扇叶捕获时代的动能——在光伏板的玻璃纤维与土豆花的粉白花瓣之间,在特高压电网的钢架与蒙古长调的旋律之间,一种新的诗学范式正在显影。那些被春风卷起的,不仅是塞北的沙尘,更是汉语诗歌走向工业文明深处的精神图谱。
当组诗以“酿造家国”收束,五粮液已超越商品属性,成为东方酒神精神的当代化身。郭中华用九重诗章完成的,不仅是对一瓶酒的礼赞,更是对农耕文明基因的重新编码。从三江口的地理褶皱到APEC的鎏金舞台,从杜甫的忧国酒杯到百姓的团圆宴席,《大国浓香》证明:真正的文明史诗,永远流淌在连接天地与人心的江河里。
读完这四大组不同写作视角的诗,我似乎又见到了张北这条写诗的汉子,他永远是我一望就会模糊视线的兄弟——若尘。
2025.4.8.于吉林通潭西区松花江畔。附诗一组:
生活的颤音(组诗)11首
文/郭中华
春日即景
惊蛰已过
原野还是光秃秃的一片
而我体内的桃花已盛开
和它们一起舞蹈的
是掩不住笑容的春风
取快递的人排起长队
快递员的车轮蹦落火花
春天与苏醒有关吗?
我掌心里的河流
正跟着暖意开始解冻
燕子从头顶滑过
长街寂寥,行人稀少
它看见纷纷倒下的店铺
没听到熟悉的叫卖声
这个世界怎么了?
春天让人欢喜
也让人烦忧
你看不见我内心的桃花
就像我看不见你眼帘后面
飘飞的细雨
刷
给美女主播刷跑车
刷火箭,刷上万吨的追捧
刷白天,刷黑夜
刷变幻的四季
刷指纹间暗流的涌动
刷走了上百万公款
刷跑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刷近了存在感
刷远了亲情,友情,家庭
最后,把自己刷进深渊
长夜总会过去
黎明总会敲窗
如果时光能倒流
他会不会把刷翻的岁月
一笔一笔刷回来
挂号记
提前挂一个叫忐忑的号
是扣响门诊的第一道关口
那个把菜市场甩在身后的女人
那个抱着昏睡婴儿的女人
那个汗流浃背的女人
那个不想排队
却要飞到专家面前的女人
是同一张面孔
她用六张潮湿的百元钞票
换来一张叫特别的小号
她要三步并成一步
把小时跑成分钟
把分钟跑成秒……
忘却的纪念
年少时
我迷恋课本中的英雄人物
比如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
比如刘胡兰,张思德,雷锋
我们把英雄当成一面面旗帜
我们经常把旗帜挂在嘴边
如今啊
许多孩子追网红
我和他们说起英雄时
他们向我投来倾斜的目光
是不是网红可以替代英雄?
是不是迷宫一样的二维码
高过了纪念碑?
我经常看见那些低着头
背书包带耳机的身影
一闪而过,像一阵清风
生存密码
翠绿铺满原野
奔跑,追逐着奔跑
兔子在前,狼在后
尘土,跟着它们
谁知道,有多少孩子
伸长脖子,等一个归来的身影
红萝卜,卡在兔子嘴里
尖叫的兔子,卡在狼嘴里
枪口,在远处晃动
女猎人的食指
卡在扳机上
像闯入者,像守护者
又像耕种悬崖的眺望者
嘘,别说她们残忍
她们只是为了找到食物
或者说,为了肚子,孩子,房子
为了按揭的星光,爱恋的篝火
看似不同的她们
用不同的方式
打开同一个被命运锁住的密码
秋风词
秋风起
新民居里住着旧人
像一副副中药,从药罐倒出来
再装进一盏盏玻璃容器中
他们脸上没有笑容
云雾,常常从头顶升起
改变了姓氏的土地
就像过继给别人的孩子
粪池消失了,锄头歇业了
化肥农药粉墨登场了
以后的庄稼
会想起原来的庄稼吗?
过去搬新家
都能听到鞭炮声,嬉笑声
阳光穿过桦树林
我听见秋天断裂的声音
幻象
造物主有一双无形的大手
操纵着命运,拨弄着万物
不是时间在追随我们
而是我们追赶着时间
不是时间用旧了我们
而是我们和时间相互消磨着
这一切,都是幻象
花草刚从梦中醒来
从这一刻开始
尘世又要重复昨天的故事
我总在月光打翻寂静时
默默写下对人间的爱恋
这一切,都是幻象
躲进虚无的姐姐
被一个电话叫走后
姐姐将一串数字交给取款机
她认为安全账户
能确保自己躲过牢狱之灾
这是她半生的积蓄
警笛响起,民警到来
从混沌中醒过来的她
又捶胸,又跺脚
如果脚下有缝隙
她会一头钻进去
现在她不说不笑,不吵不闹
好像只有关闭自己
才能将疼痛挡在户外
多年以前
她快乐得像一只小鸟
让春天到来吧
让春风伸出手,推开那扇心窗吧
姐姐呀,你不是被寒冬困住
眼前的你,只是迷了心
躲进一场虚无里
我想剥开的
我不敢剥玉米大豆
我怕剥开它们
就有狐狸尾巴露出来
我不敢剥新鲜蔬菜
我怕剥开它们
不明药水,会一滴一滴渗出来
我也不敢剥胶囊药片
我怕剥开它们
突然就抖落一地星辰
我更至不敢剥信息
剥代言,陌生来电,标签荣誉
剥开它们,就等于撕下了华丽的外衣
我甚至不敢剥远方
远方的远方,比远方更远
而真相,往往藏在时间背后
我想剥开的,你是否也想剥开?
你想剥开的,也许别人早已剥开
那些被遮蔽的,只是生活的表面
有人在剥,不停地剥
直到灵魂出窍,直到空气不再颤抖
直到赤裸的躯体被扯下遮羞布
暴晒在阳光下……
倒带
把命运的磁带装进去,倒着转
从知天命开始倒,倒到不惑
我的不惑里,长满了困惑的杂草
从不惑倒,倒到而立站起来
我的而立不是白杨树,而是一根藤条
但我不知道它被什么纠缠着
从而立倒,直到青春返青
我内心的鸽子,会展翅飞向你吗?
再倒,就看见我的童年了
儿时的伙伴,和云朵一样自由
不能再倒了,再倒
就会回到一个女人的腹中
我会听到,她手中的镰刀
割断麦子发出的声响
我心中有种东西像薄雾
我心中有种东西像薄雾
挥动着隐形的翅膀
我身体里的青山绿水
常常被罩住
我看不清它们
如同看不清流淌的悲欢离合
我常常在午夜
把轻纱一样的薄雾
搬进一首首诗里
我常常登上词语的梯子
掀开一片又一片朦胧
就像月光想伸出手
摸一摸草木细小的心思
行走在体内的薄雾
像爱,像恨,像忧愁
夜深人静时
我常常在体内架起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