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81)》「向未来挑战」(2040辑)

晨间寄语
山区气候有特点,山区人根据气候雨晴安排农事。这里一直有“清明要明,谷雨要灵”的俗语,但是不管“明”与“灵”,季节不能担耽误。老百姓利用清明节前十天后十天都是吉日的说法,祭祖是精神上的期盼,祈求神灵庇佑福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而那山上山下奔忙的人影里,栽种撒播,亦是春耕生产的大好时节。从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上讲,我有一种交换体验的感觉。走过路过,作为上行下效的一员,人们会不会在先人坟茔前跪下的那一刻,心灵深处来一次忏悔和洗礼?人的念头不平不灭,人有邪念恶念善念,人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各异、形形色色,有光明磊落、有阴喑潮湿,见得人的、和见不得人的,无论是哪一种,问过自己吗?属于…?有老夫妇俩在那梯土里栽包谷,男的放种子并撒上复合肥,女的一边盖土一边叮嘱,“种子和肥料的距离远点!”我问为什么?那女人说,避免雨水来了肥料烧死种子。我又问,年轻的为什么不来做?答,出门打工去了。
是的,一年之季在于春。然而,拿着纸钱蜡烛供品的是上坟人,手握锄头身戴围裙的是种地人。目的,都在向往。但却有着行为形式上的差异,一是在祈盼,一是在身体力行,精神上的希望和实际劳作的可望。此情此景,相较之下,可能念佛人只能双手合十,道声:善哉善哉也。
人需要觉悟和觉醒。同在一座山上,头上蓝天白云,脚踏一片土地,如若心存善念,亦有相近。我像是问夫妇俩又像是自言自语,这样踩来踩去,把土踩紧了对庄稼不利。那男的说,老伙计,是哪个天天来?一年一次,家家有老人,不怕得。话语朴实,很有人情味。我说,老伙计说得对,老祖宗保佑你们!
清明节里的转山拜祭,走得动的犹如踏青春游,走不动的在心里祷告,还有那潜心劳作的人们,好人一生平安!
新的一天,早安!
2025.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