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
路边
华历九月,我与妻子第一次旅游山东。当然,登上泰山也是第一次。泰山因为陡,所以几乎一直是在登的。明代诗人祁承濮说:“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径丛穷处见,天向隙中观。”好在是旅游热线,踏阶而上,不用于无路处手攀脚爬。
相传泰山古代叫火山,泰山不是活火山没有火焰喷发,叫火山大约是大火历时代的事,那时人们有登山迎大火星习俗。分别在上半年一月一日和下半年一月一日,换算成后来的黄帝历,即是三月初三和九月初九。华北平原,泰山独秀,迎大火星舍此而谁?因为大,甲骨文又称其为太山,那时“太”即写为“大”,两字没有区别,意为太大的山。其后终于以“泰”命名,意为极致大。
其实泰山在我国众山中并不很高大,主峰玉皇顶1545米,不及五岳中的华山和恒山,只略胜嵩山。但它是中国早期主流人口之一东夷集团所在地的唯一大山,而且以古老神奇著称。清代宜兴籍政治家周济《望岱》诗说:“千里平原尽,巍然此即尊。”
华夏民族炎黄、东夷和苗蛮三大集团融合后,苗蛮图腾神盘古被尊为华夏共同的宗教主,泰山又被依据五行赋予新的解释。盘古开天辟地力竭而死,死后化为五山。其中脚为西岳华山,左臂为南岳衡山,右臂为北岳恒山,躯干为中岳嵩山,头颅为东岳泰山。五岳以泰山为尊,欲使天下安,必先祀以泰山安,所以商王相士率先在泰山脚下建东都以尊。秦汉以来,更是有72个帝皇对其进行封禅和加冕,泰山是唯一被帝王封禅的名山。泰山脚下的岱庙始建于秦汉,其中天贶殿是我国三大宫殿之一,另外是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和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只有太和殿才是帝王生活享受的宫殿。
登泰山很累,就因为它陡。相传秦始皇登泰山不是亲自登,而是坐在轿子里抬上去的。轿夫那个累呀,就盼着能歇一会儿。大约秦始皇也被颠得不好受,老说要下轿参拜山灵,轿夫就乘机休息一会儿,这样终于盼到歇了十八回。“盼”与“盘”同音,其后这段路就叫十八盘。泰山登山有三个十八盘,龙门下为慢十八,比较而言还不算累,龙门到升仙坊是“不紧不慢又十八”。最累的是升仙坊到南天门,称“紧十八”,俗话登天之难一点不假。三个“十八”5000米距离,竟升高1300多米。其中“紧十八”70度陡坡,1600余台升高400多米。
进了南天门是一个繁华闹市,称为天街。俯视四周是城郭如蚁白云齐肩天地茫茫,确有“天宫近尺伬,欲与天仙把臂谈”之感。难怪那些皇帝要如《史记集解》所载:“天高不可近,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也。”泰山四大奇观都可以在这里观赏,它们是旭日东升、晚霞夕照、云海玉盘和黄河金带。这里有下山缆车,不过我们登山这天正好秋风萧瑟,缆车因风大停运,只好继续步行下山。途中见一西洋老汉,一问年龄,翻译说有八十多岁,缓缓而行不用搀扶,很是佩服,自叹不如。
泰山之向心,加上历史名人的纷至和赋咏,各体各派的书法石刻,千年不败的古建等,所以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遗产。同时,泰山还是世界自然遗产,这是泰山凭自己的地质特征挣得的。泰山形成史长达20多亿年,期间几经海洋沉浮、岩石断裂和质变,终于在三千万年前基本定貌。所以泰山不仅有各种侵蚀型地貌,更有许多三级微型景观地貌。如大直沟、大沟巷、窑子沟、三叉沟谷峡,如龙角山、歪头山、傲来峰奇峡,如百丈崖、扇子崖峭壁等。其它还有许多间歇性抬升的夷平面、谷坡、溶洞、阶地、瀑布等。泰山因裂隙岩构造丰富,所以泉水分布极为广泛,不仅山上有王母泉、月亮泉、玉液泉、黄花泉、玉女池等,山下因石灰岩层向北倾斜,地下水被地形切割而众泉星罗。最著名的便是省府济南,成了家家泉水,户户杨柳的泉城。
登泰山,我们受到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双重沐浴。
作者简介:路边,实名朱再平,江苏宜兴人,1959年生。20世纪80年代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历。喜好文字,出版著作有小说集《陶女》、散文集《烟雨龙窑》、音韵集《现代汉语通用韵纂》。主编本有《悠悠岭下》《周济诗词集》《周济遗集》《宜兴武术》《阳羡风物》等。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