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一径入瑶池
张智辉
清明时分,过锦绣川艾家村,忽逢桃花林,驻足而望,恍若瑶池阆苑落入人间。当地老乡称其为“艾家花园”。

入园伊始,桃枝便以虬曲之姿横斜相迎。千朵万朵粉白相间,或含苞如婴孩攥紧的拳,或盛放似仕女舒展的袂。朝阳初透,花瓣薄处竟透出琥珀色光晕,微风过处,簌簌飘落的花瓣如碎琼乱玉,沾衣欲湿,恍若穿行于流动的云霞。时有蜜蜂嗡嘤,振翅声与溪涧潺湲应和,细听似有人在花影深处轻拨琴弦。
曲径通幽处,景致忽变。千树梨花堆雪,樱桃花碎玉倾盆,两种素色在晨光中竞相生辉。枝桠间垂挂的露珠折射七彩,偶有山雀掠过,惊起一阵花雨,纷纷扬扬落于肩头,凉意沁入肌理。行至高处观景台,见水库如碧玉嵌于山间,白鹭掠水处,涟漪层层推开,将岸边花影揉成斑斓的云锦。
“艾家花园”之妙,贵在自然与野趣,春日赏花、夏日园林,入秋果艳、冬日踏雪,四季各美其美,且美美与共。诚所谓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此中真意非身临其境不能尽知。
一曲桃园古可寻。在绣川隔山可望的云台寺(今历城港沟办事处芦芽岭村南,又名天井寺),位于桃花岭,明代诗人李攀龙曾与历城许邦才同游宿于此,寺中存有石碑似记载此事。王初桐为桃花美景陶醉,写下“云台寺前云半遮,桃花岭上桃初花。山僧只在翠微里,卧听石泉流白沙。”(《济南竹枝词 徐北文主编》)
诗中描绘了一幅清幽淡远的情景。云台寺在云雾中半隐半现,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氛围,而桃花岭上刚刚绽放的桃花,在云雾的映衬下,更显娇艳与清新,宛如仙境。后由静景转为动静结合,鲜活生动,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山僧在这宁静环境中的闲适与自在。
元代赵孟頫在《东城》中写下 "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将济南东郊的野趣与桃花的秾丽并置。这位客居泉城的书画大家,用 "红粉"与" 绿烟 " 的色彩碰撞,在宣纸上晕染出济南春天的层次:近处的桃花带着胭脂色的娇羞,远处的杨柳则像被揉碎的翡翠,在春风中摇曳成烟。他笔下的桃花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宦游心境的投射 。

李攀龙在《春兴》组诗中以 "城东桃花喷路光,城北梨花拂道旁" 描绘济南春日盛景。"喷路光" 三字极具动态感,仿佛桃花的绚烂要冲破空间的束缚,将整条道路都染成流动的胭脂河。这位诗坛盟主常将桃花与济南的地理坐标联结,构建出半城桃花半城诗的独特意境。
清代诗人王士祯以济南为精神故乡,在《黄金洲见桃花》中写下:“春风何造次,开遍小桃花”。写春风猝不及防、无拘无束,桃花顺势绽放。
去年今日南山中,西老泉村600亩桃园桃花盛开,整个村子化作一团粉红,可赏花、簪花、品花。随着气温回升,南部山区杏花、迎春、樱桃花次第开放,渐入佳境。
出门尽是看花人。每年此时,赏桃花的时节就是济南人的节日。济南桃花之美,恍若阆苑仙葩散落人间,恰似一幅流动的山水诗卷。
“仙源秘境”——千佛山云蒸霞蔚,漫山粉绯若赤霞横空;青龙峪层峦叠翠,幽谷桃浪与炊烟共舞;东泉泸花影扶疏,恍见武陵渔人误入蓬岛。斯地也,尽得天地灵气,花树依势而植,远观如锦缎铺陈,近赏似粉雪盈袖,蜂蝶嘤嘤间自成桃源气象。
“泉城雅韵”——五龙潭清泉映桃靥,亭台倒影间演绎水墨丹青;趵突泉玉液润芳华,李清照祠前花影摇曳生姿;百花公园群芳竞秀,花海连波恰似彩练舞春风。泉脉滋养下的桃花,兼具水灵与风骨,与古城文脉相映成趣。

“市井仙踪”——围子山桃枝拂城堞,斑驳石墙上绽放千年诗意;唐冶路孤桃倚危栏,车水马龙中独守一隅清幽;动物园里花树伴萌宠,童趣与芳菲交织成春日童话。这些星罗棋布的桃源,让烟火人间仙气满满。
桃花是花非花,自古是美的意象和寄托。桃源更具雅韵和诗意。好运与桃花相伴而生。
桃花——可赏可亲可爱,在于其既有 “云想衣裳花想容” 的惊艳,又具 “山寺桃花始盛开” 的禅意。当花雨飘落大明湖,当暗香漫过芙蓉街,整座城市便成了陶渊明笔下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的现世仙境!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