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灰里的年轮》
文/周中金/退役军人、湖北省武穴市住建局退休人员
诵/云中鹤
天刚蒙蒙亮,晨雾还没散,青石板路上就有了第一串脚印。李阿婆挎着竹篮出门,篮子底下压着昨晚熬夜抄的经文,纸边上沾着香灰,就像落了几只白蝴蝶。垸场西头的老庙,红漆都褪得差不多了,房檐角的石兽被风吹雨打磨得没了棱角,反而看着像在笑,挺温和的。
供桌前坐满了老人,东一个西一个,像天上的星星摆成的图案。王老爹总爱坐东北角的矮凳,手里的檀木念珠在满是皱纹的手里来回拨动,珠子碰撞的声音,和房檐角铜铃的响声刚好合上拍子。阳光斜斜照进庙里,透过褪色的帷幔,满屋子的经文好像活了——纸上的黑字在香烟里飘来飘去,老人们戴的老花镜后面,浑浊的眼睛也跟着亮起来,一个个驼着背,却像有什么老辈传下来的节奏在身上流动。
这些老人的日子,就像被尺子量过似的:从神龛走到斋堂,正好七十九步;绕着老槐树走三圈,能听到二百零三声木鱼响;回家路上,必定会在陈寡妇家的丝瓜架下站一会儿。这些数字不是束缚,倒像是菩萨随手撒的米粒,让他们摇摇晃晃的晚年,有了能跟着走的路。偶尔有城里的汽车“呜——”地开过,卷起经幡的角,老人们就一起垂下眼,把汽车的声音也当成念经的调子,融进嘴里的往生咒里。
黄昏最让人觉得暖和。回家的鸟儿啄食香案前的米粒,晚风把念经声吹得碎碎的,飘向远处的稻田。李阿婆把新折的元宝压在枕头底下,窗台上玻璃瓶里插的柳枝,不知道啥时候冒出了新芽。天黑下来,整个村子就像菩萨手心里的纹路——那些独自亮着的灯,就像没烧完的香头,在安静里一闪一闪,好像也在默默做着什么。
他们的日子就像供桌上一层一层的香灰,看起来轻飘飘的,却托着整个村子的分量。当年轻人在远处盖高楼大厦时,这些满是皱纹的手,正把剩下的时光,一页一页折成过河的小船。
主播:云中鹤,男,1956年生,大连市人。1977年应征入伍,在海军部队历任排长、连长、军务参谋。团职军官转业至地方后,先后从事过政法、纪检监察、宣传等项工作。热爱体育运动和文学艺术,是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