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墨成金
论教师书法作业点评价值
文//张玉森
老年大学的书法课堂,墨香弥漫,时光仿佛也慢了下来。学员们铺开宣纸,执起毛笔,恰似勇敢的航海者,在书法艺术的浩瀚海洋中探寻未知。而教师对学员书法作业的点评,犹如精准的导航仪,为学员的学习之路指引方向,价值重大。

教师的点评如同一面明镜,能清晰呈现学员书法学习中的优势与短板。对老年学员来说,书法是退休生活中丰富精神世界、提升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但因缺乏专业系统的学习,他们在书法创作时易出现各种问题。教师仔细观察分析学员作业,能准确找出其在笔法、结构、章法等方面的亮点。比如,有的学员在笔画起笔、行笔和收笔时,初步掌握了中锋用笔,写出的线条圆润饱满、刚劲有力,教师及时肯定,会让学员觉得付出得到认可,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与动力。

同时,教师能敏锐察觉学员存在的问题。有的学员字结构松散,字与字缺乏连贯性;有的笔法不够精细,转折处生硬呆板。这些问题学员自身往往难以发现,教师的点评如同一束强光,照亮了学员书法学习的盲点。通过教师讲解,学员能清楚认识自身不足,明确改进方向,避免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

教师的点评还是连接传统书法文化与学员创作实践的桥梁。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蕴含着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审美理念。点评作业时,教师不仅评价作品本身,还会引入相关书法理论和历史故事。点评行书作品时,教师可能介绍王羲之《兰亭集序》的艺术特色与创作背景,讲解行书用笔技巧和章法布局规则。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点评方式,让学员在提高书法技能的同时,深入领略书法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此外,教师的点评有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学员间的交流合作。老年大学书法课堂的学员来自不同行业和背景,学习基础与兴趣爱好各异。教师公开点评作业,为学员搭建了相互学习、借鉴的平台。听到教师对其他学员作品的评价,大家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反思自己的创作过程。课后,学员还能围绕教师点评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这种互动式学习能激发学员学习热情,形成良好学习风尚。

老年大学教师对书法作业的点评,宛如一颗闪耀的星星,在学员的书法学习旅程中散发着独特光芒。

张玉森老师部分书法作品欣赏:
















作家诗人张玉森简介
张玉森,济南人,1952 年出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曾就职于济南市教育局(现已退休)。退休后,他依旧钟情于书法,其书法作品多次参展,获奖颇丰,更有作品在全国书展中入展。他还是相关书协、联谊会、研究院的会员。他擅长文学创作,众多原创诗词、散文及其他文章被国内报纸、书刊及媒体平台刊载,并多次在全国文学创作大赛中获奖。他被《齐鲁文学》杂志社聘为签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