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经据典说地名(上)
作者:朱海明
主播:阿 莲
监制:方 音
总编:阳光波

中央电视台曾有一档节目“中国地名大会”,通过地名、地理、历史、诗词、民俗等各个角度,全方位多元化的展示山河壮美、气象万千的华夏神州,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让人看了不但长知识而且长志气。
我国集五千年历史文化之积淀,留下了丰富多彩又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所凝聚的民族精神,是我们的根本,是我们的血脉,是我们的灵魂,也是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永远不倒的精神支柱。对此我们切不可等闲视之,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中国地名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数以千万计大大小小的地名都有它的历史和故事。就如我的家乡河北秦皇岛抚宁区抬头营,地名源于2135年前,汉武大帝刘彻征匈奴凯旋,在一土山晾晒衣甲,倏然抬头往前一指曰:“此处可建营。”那座土山也得名“晾甲台”,大秦铁路从前面经过,路北则是我父母永久的安寝之地。
论起地名,历史上留下了不少千古佳话,著名的“秦晋之好”就是典型一例。秦国雄踞西北,主要位于陕西一带,是秦汉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后来大秦帝国的前身。晋国位于山西一带,后来成为中原霸主,直到“三家分晋”。当年秦国和晋国三次联姻,结成睦邻友好,增强国家实力,两国联手立于各大诸侯之林,称霸春秋时代很多年。
陕西省简称“秦”,如八百里秦川。同时简称“陕”,如陕甘宁边区。山西省简称“晋”,如晋察冀边区,就是山西、察哈尔、河北的边缘地带。还有红军时代的鄂豫皖边区,就是湖北、河南、安徽的边缘地带。所谓边区就是我党我军初创时期的根据地或解放区。
“乐不思蜀”则指亡国之君刘禅(shàn)安于享乐,不再思念远在四川的故乡蜀国,四川也简称“蜀”,清代官员赵藩曾在成都武侯祠题写楹联一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齐纨楚竹”也是个典故。“齐纨”是当年齐国生产又白又细的绢帛,曾是齐国的出口商品。楚竹是楚地产的竹子,特指湘妃竹,也称斑竹,据说是娥皇和女英的眼泪染成。而用齐纨和楚竹制成的团扇为上佳之品,扇面上有精美的诗词题咏、书法绘画,是大家闺秀玉掌中的珍品,或各自把玩或相互馈赠或用以私定钟情,留下多少美丽动人的风流佳话。
山东省也简称“齐”或“鲁”,如齐鲁大地。“楚”则指湖南湖北一带,曾产生了灿烂辉煌的楚文化。



【注:名片制作慧颖】



☆ 免责声明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