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夜 的 雨
关 东 月
春夜的雨,是天地间最温柔的私语。它不似夏雨的暴烈,亦不似秋雨的萧瑟,更无冬雨的寒峭,只带着几分羞怯与缠绵,轻轻叩响人间的窗棂,将万物笼入一片湿润的诗意中。
夜色渐深,雨丝从云端垂落,仿佛细密的银线编织着无边的寂静。窗外的雨滴时而轻敲叶片,淅淅沥沥如古琴低吟;时而滑过屋檐,叮咚作响似玉珠坠盘。这声音既不喧嚣,亦不孤寂,而是像一支古老歌谣,将人的思绪牵向远方。陆游曾在雨夜读书时写下“一灯如萤雨潺潺”的句子,此刻想来,这微弱的灯光与雨声的交织,恰似时光在纸页上悄然流淌。
雨丝浸润泥土的气息,混着新草的清冽、花苞的甜香,在夜色中悄然发酵。远处的油菜田被雨水染得金黄透亮,近处的柳枝低垂,每一滴雨都似在叶片上绣出一枚珍珠,待晨光初现时,便化作满眼晶莹。
春夜的雨,是文人笔尖的墨痕,亦是游子心头的涟漪。杜甫曾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雨仿佛通晓人意,以轻柔之姿抚慰干涸的土地,也浸润着每一颗在尘世中焦灼的心。推开窗,雨丝斜斜地飘入,带着凉意轻吻面颊,让人想起那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淡泊——若此时江畔有一垂钓人,或许他钓的并非鱼虾,而是这春雨中独一份的幽静与自足。
雨声亦能翻动记忆的褶皱。它让人忆起“梧桐更兼细雨”的缠绵,或是“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怅惘,但春夜的雨偏偏褪去了愁绪,只余下纯粹的温柔。雨声成全了诗句,诗句亦丰盈了雨声。”每一滴雨都似在书写未竟的诗行,落在瓦砾上是平仄,坠入心田便成韵脚。
春雨是生命的信使。它潜入泥土,唤醒沉睡的种子;攀上枝头,催开蜷缩的花蕾。麦苗在雨中舒展腰肢,菜畦的绿意愈发浓稠,连檐下的蛛网也缀满水珠,如繁星坠入凡尘。农人立于田埂,看雨丝织就的帘幕后,万物正悄然酝酿一场盛大的苏醒。这雨不仅润泽了土地,更涤荡了蒙尘的心——那些冬日的阴郁与焦灼,皆在雨声中化作檐下流水,潺潺远去。
夜深了,雨仍无停歇之意。窗前的灯影摇曳,与雨声共舞成一支催眠曲。拥衾静听,恍惚间竟分不清是雨在呢喃,还是心在低语。此刻的雨,像一位老友默坐身侧,以茶烟般的絮语抚平白日褶皱的思绪。若将这一夜雨声封存,或许能酿成一坛清酒,待他日启封时,唇齿间尽是春的芳醇。
“且将夜雨寄千里,梦到天明彩霞飞。”待到晨光破晓,雨帘褪去,湿润的泥土上将生出新绿,未眠人的眼底亦会映满霞光。春夜的雨,终究是一场温柔的预言——它告诉我们:寒冷已逝,万物终将奔赴蓬勃的黎明。

作者 关东月,吉林人,现居广东佛山。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经典文学网签约作家,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当代1文学艺术》副总编,《中外文化传媒》副主编,《当代精英文学》顾问。作品散见于诗刊,《春风》《蔘花》,《青年月刊》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吉林日报,长春日报,羊城晚报等全国报刊杂志及各大媒体网络平台,有多篇获奖作品被选编入《当代华语作家获奖文集》,《中国亲情诗典》,《中国实力诗人优秀作品集》,《中国最美爱情诗选》,《中国精典小说,散文,诗歌集》等多部国家出版物文集。荣获全国首届东岳文学奖,第三届孔子文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