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锅碗瓢盆》
文/苇丽
再一次倾听雨声
桨橹远离
只是忘不了灯火还在岸边寻梭
如意萍儿读苇丽《锅碗瓢盆》:
生活交响的诗意暗喻
在苇丽的诗作《锅碗瓢盆》中,诗意与生活的具象以一种含蓄而深邃的方式交织。诗歌标题虽为平凡的“锅碗瓢盆”,但诗句内容却似一场与生活日常若即若离的梦境,这种诗与题之间微妙的距离感,恰恰是其魅力所在。诗题关系的拿捏,如同在刀刃上舞蹈,过远则诗意缥缈无依,太近又失却了含蓄之美 ,而作者在此巧妙平衡,尽显功底。
诗中,“倾听雨声”“桨橹远离”“灯火寻梭”等意象构建起一个充满张力的意境空间。这些意象与“锅碗瓢盆”的关联并非直白呈现,而是隐匿于字里行间,如同暗线串联起生活的琐碎与情感的深沉。这种隐晦的表达,融合了远近、明暗、冷暖、动静的对比,同时留下大片思想的留白,给予读者强烈的感观冲击与无尽的想象。
开篇“再一次倾听雨声”,这“雨声”似幻似真,它既是锅碗瓢盆洗刷时的水流之声,又巧妙地将听觉转化为视觉,让人仿若看到思念的泪水悄然滑落。此处,疑问油然而生:究竟是谁在这般深沉地思念?“桨橹远离”宛如答案的钥匙,“桨橹”在此成为漂泊游子、失恃儿女或空巢母亲的象征,承载着无尽的牵挂与孤独。当主体身份在读者心中逐渐明晰,尾句“只是忘不了灯火还在岸边寻梭”便如情感的洪流,将思念的情绪推向高潮,令人沉浸其中,久久回味 。
苇丽的《锅碗瓢盆》以独特的意象组合与含蓄的情感表达,将生活的质朴与人性的复杂凝练于短短数行,引导读者在日常与诗意间穿梭,探寻生活的真谛与情感的深度。
罗时标读苇丽《锅碗瓢盆》: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最近很懒,不愿意与同事讨论“国家大事”和哲学原理。最近很懒,不愿意与家人分享小视频中的喜怒哀乐。最近很懒,连续好多期都没有交作品。清明节又突闻一个好大哥大姐家中变故,心情便莫名紧张起来,5号晚独自出门,漫无目的来到江边,在冬泳广场看人散灯熄,迷迷糊糊在狭小的椅子上睡到半夜,直到冷醒才起身回家。
以为自己得了病,今早读苇姐的诗,才找到了点滴答案。
锅碗瓢盆就是生活。里面有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装着每个家庭的幸福安康也调和着国家的大政方针,小家庭的喜怒哀乐也关乎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反之亦然。
苇姐的诗往小了看是家庭剧,有父母为了孩子成长心绞力瘁,有为了发展意见不一而产生隔阂......,往大了可以看似海外华侨、宝岛游子孤悬,四海风云变幻的国际风雨。
苇姐诗中物也很形象,浆和橹都是同一条船上,都是为了前进而努力,但重点不同,浆使力,橹把方向。当意见一致时乘风破浪,如果各自为政不听指挥将会原地转圈,无法抵抗未知的风险。但无论怎样灯火还得继续,那是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所以才有情到深处相思如雨,才有伏虎顿作倾盆雨。你我再听!能听到风雨送春归,能听见百万雄师过大江,亦能听出人间正道是沧桑。
韦丽,网名苇丽,江西鹰潭市人,信江韵微诗社员,空闲时喜欢堆砌文字,看江水悠悠,有诗作在名媒体,纸刊发作,希望写出生活中千姿百态的烟火。
如意萍儿,本名唐萍,江西省鹰潭市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鹰潭市作家协会、月湖区作家协会会员,鹰潭市微诗协会会长,鹰潭市第二届“文化名人”。作品收录《中国微型诗30家》、《微型诗选刊》、《中国微型诗排行榜》、《微型诗年鉴》、《上海滩新叶》、《世界华人三行诗精华集》等诗刊。
罗时标,男,1974年出生在贵溪金屯,1997年上饶师专毕业以来长期在乡村从事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和普法工作,现任职于贵溪水利局,喜欢用文字记录工作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