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阿沛的诗
精华热点
行进的羊群
文/阿沛
羊群一身洁白
且步伐悠闲,它们一路走
一路咩咩轻声细语地交谈
上百头羊的队伍
在羊倌和头羊的带领下
有序地行进在牧场通往
肉联社的路段
像是在做着愉悦的郊游
又像是做寻找新牧草的转场
我是在通过红绿灯路口
与行进的羊群相遇的。我不敢
直视它们,蓝得见底的眼睛
我虽等了很久
非但不忍心按喇叭催促
内心甚至祈望羊群走缓再缓些
如果时间能够疑固下来
就让它们踯躅在原地。因为
有一个我知道
羊倌知道,领头羊大概也知道
而羊群无法知道的事实
它们即将被带进
肉联厂的现代化屠宰车间
播草记
文/阿沛
踏青归来,发现我的裤卷
粘满了繁星一样的草籽
作为一介草民
我能一眼辩识草籽的种属
也能体恤它们附着我裤卷的
良苦用心
这些野草,就像散落在野外
我的穷亲戚,这次的不期而遇
当做一次省亲。当然能被它们
委以传宗接代的重任
乃也是某之荣幸
我能设身处地,也深感责任重大
遂将草籽,一粒粒仔细地捻出
并专门找了一处沃土
以播种的隆重。让它们
一一回归大地
剥毛豆的农妇
文/阿沛
刚剥完一箕畚的毛豆
剥毛豆农妇的手
因闲着,而一时显得无所适从
她慢缓摊开粗糙的双掌,瞅了瞅
横七竖八的掌纹
预示命运的掌纹,太深奥了
她看不懂。但长满手掌的茧豆子
一看就知道:已经饱胀,熟透
有的甚至开始流汁
她用剥毛豆同样的手法
剥起手掌的茧豆子
先让左手剥右手的
再让右手剥左手的
望着剥下的一撮层皮
农妇的脸上,掠过一丝
可以觉察的沮丧
仿佛是从豆秧里,剥出了空豆荚
又仿佛,剥到了
虫蛀的臭豆仁
忘川谣
文/阿沛
1)
以饮者之名
稽考一条古老的河流一一忘川
回想在河里沉潜,归隐
或洇渡这大半生
2)
将喝干的酒瓶码在北面窗台一一
玻璃瓶当排箫,陶罐当作埙
让北风这张大嘴
尽情为我吹奏
3)
有月的夜晚,最宜饮酒
非要找个知音
我只选月宫里的吴刚
因吴刚伐桂的故事一一
斧子离开又弥合的过程
像极了,我
多年写诗的愚行
4)
斟酒时,杯子只斟七分
留一分勾兑月光,一分勾兑寂寞
一分勾兑自己的影子
然后,将五味杂陈的这一杯
一饮而尽
5)
一饮而尽
有时是强咽下胸中的块垒
有时是想起某个人
有时是想:既然在殿堂上
赢不了酒神酒圣酒仙的称谓
那就在江湖上
混个酒徒酒瓮酒樽的诨名也罢
6)
有人故意挑战说:端起酒坛
问我拿什么与他碰杯
我答:我就拎出一条忘川河
他说:若端起大海呢
我答:我便将苍穹倒置过来
当酒碗
7)
问者一时语塞
说再没有什么器具可与
苍穹相匹敌
8)
我说有
比如虚无
哑先生内传
文/阿沛
1
那个在文革时期,自毁声带
哑而不聋的教书先生
因为长久不说话
而被坊间称为哑先生
2
哑先生虽哑
但身体仍是一部制造噪音的机器
整天咳嗽,吐痰不止
仿佛胸中有吐不完的块垒
吐到无痰可吐时
还在干咳
3
捶胸,击节,顿足
间以夜间的哮喘和磨牙
哑先生的内人逢人哭诉说:
这厮的咳嗽多过唱曲
4
渐渐远离了人声
渐渐习惯了侘寂
常与盲人聋哑人打交道
竟然无师自通
学会了盲文和手语
他曾在盲文版上写下:
"胸口即火山口"的座右铭…
5
也曾用手语
给聋哑人
写一首手语诗:
不着语言,不留话柄
不立文字,不留证供
他仅用高擎的一根中指
便能在风中构筑一首诗
6
老哑先生的晚年
吐痰变成咯血
老中医给他把脉时摇头说:
曾经的话痨,变成无可救药的肺痨
7
老哑先生弥留之际,族亲们围在榻边
问他有什么后事交代
他突然开口说:无话可说
说完便闭眼西归了
8
无话可说
听见者都惊讶地描述
这个几十年不说话的哑巴
临终前吐出的四个字
既清晰,又响亮
简介:
阿沛,本名黄运沛。粤人。六零后男公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