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事
(组诗)
作者:谢锦良
叔叔阿姨在旱地里种庄稼
天亮了
叔叔阿姨在旱地里种庄稼
叔叔阿姨的儿女已成家立业
叔叔阿姨两人在老家
村里的空坪停满了小车
进城的孩子已经长大
半山腰建个500方蓄水池
乡村振兴新的规划
前天阿柱的媳妇生了个女娃
昨天村长在村口种了几株桂花
初中毕业的小伙娶了一个大学毕业生
田野的庄稼笑哈哈
叔叔阿姨在田野快乐地劳作
他们离不开庄稼
阿文的想法
六十岁的阿文在单位退休了
两个孙子读大学
儿子儿媳妇工资不高
孙子的费用还要自己承担
退休了他一点也不高兴
他在小镇上租了一间门店
提供午餐与晚餐
五十岁的媳妇负责店内
他负责镇上一公里内的外卖
他家的饭菜好吃
价钱适合镇上消费水平
白天、晚上
店里都忙个不停
镇上不想做饭的年轻人
很快成了他家的顾客
有人担心他俩忙不完
建议把儿子媳妇叫回来
他说小镇就这么大
吃饭的人屈指可数
店里做事的人多了
收入反而少了
赚点小钱补贴家用可以了
停留的身影
从母亲的视线中走出来
我站在田间地头
田野有一条公路穿过
公路两边是干凅了的排水沟
排水沟旁边是蓄水池
蓄水池在今年立春前已维修
白色的薄膜纸
把地盖得风雨不透
新翻的泥土气息
弥漫在村口
几个走动的身影
在田野停留
下雨了
现在是农历二月二十九下午
灰蒙蒙的天空下起了雨
我手中撑着伞
走在田野里
再过几天
这些回来的人又要出去
谁来劳作
这些荒田荒地
在斜坡上一不小心
我滑了一跤
雨水沾湿我的手臂
伞可以为我遮风挡雨
伞也可以给我隐天蔽日
我没有看清枯草下的淤泥
春天里的油菜花
一朵油菜花开了
一块田的油菜花开了
田野的油菜花开了
春天在花朵上绽放
蜜蜂嗡嗡地欢唱
村民在田野里繁忙
风贴着花瓣轻轻地掠过
满村芬芳
一朵油菜花轻轻地凋零
花瓣落在花瓣上
一片油菜花纷纷扬扬凋零
花瓣融入了在土壤
村民站在田埂
计算种植油菜的数量
今年的菜油
比去年更多、更香
落日里的田野
在田野边的灌木丛里
那些归鸟
正在低空飞舞
勤劳的人啊
他们正在劳作
已忘记了草木的荣枯
夜色什么时候
才能轻揽落日的余晖
落下巨大的帷幕
远处的山峰
近处的田野
都被落日色彩填涂
披着霞光
天空与大地
构成了一幅美图
抖落一天的疲惫
吧嗒一口旱烟
看落日里云卷云舒
(2025年3月—4月)
保留一片有根的诗意
——谢锦良组诗《乡村纪事》浅析
作者:杜一之
在混凝土森林疯长的时代,谢锦良的乡村组诗像一株倔强的麦穗刺破柏油路面。这位深耕乡土三十载的教育者,用六首短诗质朴而灵动的笔触,为读者展开了一幅鲜活的乡村生活画卷,让我们得以窥探乡村在时代变迁中的种种景象与人们的精神世界。
《乡村纪事》组诗最大的亮点之一便是对乡村生活细致入微的刻画,每一首诗都宛如一个特写镜头,聚焦乡村生活的某个侧面。
在《阿文的想法》中,诗人大胆地捕捉到了乡村退休老人的生活困境与务实选择。六十岁退休的阿文,面对儿子儿媳工资不高、要承担孙子费用的经济压力,没有选择悠闲的养老生活,而是和媳妇在小镇上开起了餐馆。“他在小镇上租了一间门店,提供午餐与晚餐,五十岁的媳妇负责店内,他负责镇上一公里内的外卖”,这一系列朴实的叙述,生动展现了乡村老人勤劳坚韧、自食其力的品质。诗中还通过阿文拒绝将儿子媳妇叫回来帮忙的情节,体现出乡村人朴实的经济头脑和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小镇就这么大,吃饭的人屈指可数,店里做事的人多了,收入反而少了,赚点小钱补贴家用可以了”,寥寥数语,将乡村人的精明与豁达刻画得入木三分。
《叔叔阿姨在旱地里种庄稼》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乡村劳作与发展的和谐画面。“天亮了,叔叔阿姨在旱地里种庄稼”,简单的场景描述,勾勒出乡村生活的日常节奏。诗中穿插了村里的各种新变化,如“村里的空坪停满了小车”“半山腰建个500万蓄水池”“阿柱的媳妇生了个女娃”“村长在村口种了几株桂花”“初中毕业的小伙娶了一个大学毕业生”等,这些看似琐碎的事件,却是乡村发展与变迁的生动注脚,反映出乡村在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双重进步,同时也表达了叔叔阿姨对土地和庄稼的深厚情感,“他们离不开庄稼”。
《乡村纪事》这组诗蕴含着诗人对乡村人物命运和精神世界的深度关怀。诗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他们有着各自的生活困境、梦想和追求。像《下雨了》中,诗人通过“再过几天,这些回来的人又要出去,谁来劳作,这些荒田荒地”的疑问,表达了对乡村劳动力流失、土地荒芜现象的忧虑。“我手中撑着伞,走在田野里,在斜坡上一不小心,我滑了一跤,雨水沾湿我的手臂”,这一细节描写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画面感,更暗示着乡村发展道路上的艰难与坎坷。诗人在雨中的迷茫与思考,实则是对乡村未来命运的担忧,体现了他对乡村这片土地和生活在其上的人们的人文关怀。
在《春天里的油菜花》中,诗人既描绘了油菜花盛开的绚烂景象,“一朵油菜花开了,一块田的油菜花开了,田野的油菜花开了,春天在花朵上绽放”,展现了乡村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又描写了油菜花凋零融入土壤的情景,“一朵油菜花轻轻地凋零,花瓣落在花瓣上,一片油菜花纷纷扬扬凋零,花瓣融入了在土壤”,象征着乡村生命的轮回与延续。村民站在田埂计算种植油菜的数量,期待今年的菜油比去年更多、更香,这一细节体现了乡村人对生活的质朴期盼和对劳动成果的珍视,诗人对乡村人的这种生活状态给予了关注和赞美。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乡村纪事》组诗中运用了丰富而独特的意象,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田野”是组诗中频繁出现的核心意象,它不仅代表着乡村的土地和自然环境,更象征着乡村生活的根基和乡村人的精神家园。在《停留的身影》中,“我站在田间地头,田野有一条公路穿过,公路两边是干凅了的排水沟,排水沟旁边是蓄水池”,田野、公路、排水沟、蓄水池等元素构成了一幅乡村地理图景,展现了乡村的自然风貌和基础设施建设。“新翻的泥土气息,弥漫在村口,几个走动的身影,在田野停留”,田野中的身影成为乡村生活的见证者,他们的停留象征着对乡村的眷恋和坚守。
“油菜花”是另一个重要的意象,在《春天里的油菜花》中,油菜花的盛开与凋零象征着乡村生命的蓬勃与消逝。油菜花盛开时“蜜蜂嗡嗡地欢唱,村民在田野里繁忙,风贴着花瓣轻轻地掠过,满村芬芳”,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而油菜花凋零时“花瓣融入了在土壤”,则体现了生命的回归与奉献。油菜花的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传达了诗人对乡村生命的敬畏与赞美。
组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堆砌,却能精准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作者多采用直白的叙述方式,如《阿文的想法》《叔叔阿姨在旱地里种庄稼》等诗,以平实的语言讲述乡村故事,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诗歌的内容。同时,诗人也善于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如“店里都忙个不停”“田野的庄稼笑哈哈”等,使诗歌更具画面感和感染力。《落日里的田野》中“在田野边的灌木丛里,那些归鸟,正在低空飞舞。勤劳的人啊,他们正在劳作,已忘记了草木的荣枯”,诗句简洁有力,节奏紧凑,生动地展现了乡村傍晚的宁静与人们的勤劳。
作为一位在沙坪乡村从事教育三十年的教师,对乡村有着深厚的情感和深刻的理解,他用诗歌记录了乡村的变迁与发展,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乡村未来的期盼。这组诗不仅是对乡村生活的艺术再现,更是对乡村文化和乡村精神的传承与弘扬。这组诗的真正价值,在于跳出了廉价的乡愁贩卖。谢锦良用教师的眼睛观察,以诗人的心灵感知,最终以农民的方式诚实言说。当城市中产将"归园田居"作为行为艺术时,这些诗句提醒我们:真正的乡村叙事不在民宿的落地窗里,而在阿文洗菜时裂开的手纹中,在旱地种庄稼的叔叔阿姨被太阳晒褪色的衣衫褶皱里。这是黄土地馈赠给汉语诗歌的珍贵礼物——在所有的远方都成为景点的时代,为我们保留最后一片有根的诗意。
(2025年4月7日)
(图片来源于诗的红三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