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远去了
文/ 铁裕
在一个清凉、寂境的夜晚,我独自徘徊在野外,默然仰望着夜空,只见一颗流星从静谧的天空悄无声息地滑落在夜丛深处。
那夜,我虽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但心中却隐隐作痛,一夜难眠;
那夜,外面除了风声和树叶发出的沙沙声外,周围一片诡秘的寂静;
那夜,我的思维如脱缰的野马游荡在苍茫的世界中,难以回头;
那夜,我那慈祥而善良的外婆,永远闭上了那双阅读沧桑岁月的眼睛,悄然离开了这个斑斓、纷攘的世间,到冥冥中的天国去了。
外婆去世时,我没有在场,也许这是冥冥之中的造物主有意的安排吧?
第二天早晨,心中恍惚的我漫无目的在街上流连着,在南门遇到了二舅妈来买菜。她对我说:“今早到我们家去吃饭,你外婆昨晚走了”。
外婆走了?我竟然不知二舅妈说话的意思,以为外婆到八仙营姨孃家去了,或是回老家中营去了。
二舅妈看到我迟疑的样子,就说:“你外婆昨晚12点多钟死了”。
外婆死了?当我听到这噩耗时,心里先是一惊,继而是一阵悲凉、酸楚。我顾不得多问,含着眼泪就往二舅家跑。
我到了二舅家时,已有许多人在那里忙乱着。我忍不住的泪水不断地流淌着,悲切的呼喊:“外婆,我来晚了,您为什么不等见我一眼才走啊!您睁开眼睛看看,您最疼爱、最牵挂的外孙看你来了”!
我潸然泪下,痴痴地坐在外婆的遗体旁,凝望着外婆的遗容。我仿佛看到外婆的额上流淌着一条条人生的河流,河上漂浮着悠悠岁月中的沧桑与苦涩,欢乐与悲愁;漂浮着外婆一生的苦磨与艰辛,奔波与勤劳;漂浮着外婆一生虔诚的信仰,积的德,行的善;漂浮着外婆的处世哲学与为人的准则,人伦与道德。但这一切,都在亲友们的痛哭声中悄然远逝在荒野之间了。
我默然而坐,脑海里浮现出外婆辛勤养育我的情景:我出生才几个月,母亲就患病了,没有了乳汁。襁褓中的我,饿得哭号不已。在那苍白而虚弱的岁月里,物质极为匮乏,粮食更是奇缺,吃饭都成问题,哪还有什么营养补品可买?更何况那时正值文革时期,人们都闹革命去了,地放了荒着,谁来种粮食?没有办法,外婆只好嚼梨水一口一口的喂我,或是抱着我去找哺乳期的妇女要口奶吃。而那些妇女只有在将她的孩子喂饱时,才会给我一两口奶吃,但是,外婆还是感激地连声道谢。
在我三岁时,我那可怜而又苦难的母亲丢下我们哥三个,带着无尽的牵挂和遗憾,痛苦和悲凉离开了人世。从此,外婆既要照顾我们哥三个,又要外出参加劳动,回来还要为村里的人看病,更要精心照顾我。那时体质孱弱的我,成天哭号着,瘦得皮包骨,有几次差点夭折。如果没有外婆,我也许早就死了。我哪能成家立业,哪能有今天吟诗作文,我哪能对全息的宇宙进行缜密的思索?
外婆虽然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从没有进过一天学校。可是,凭着她的聪明、智慧,她竟然在大舅、二舅读书、做作业时认识了不少字。她会讲《田螺姑娘》、《望娘滩》、《梁山伯与祝英台》、《神奇的石榴》等故事;她知道蚕神姑娘、仓颉造字、《三字经》、《神童诗》、《弟子规》;会背《唐诗》、《宋词》、《元曲》,还会背《增广贤文》等等。
一有时间,外婆就会教我背《增广贤文》,什么:“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什么:“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什么:“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什么:“人有善愿,天必佑之”;什么:“自古英雄出炼狱,从来富贵入凡尘”;什么:“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等等,有许多谚语,我至今背得。
另外,婆还会看许多疑难杂症、跌打损伤、伤风感冒等病。但她却从不收取人家一分钱。因此,村里人很尊重她。方圆几十里的人都会来找她,而且大多能医治好。
外婆就像一轮太阳,给我温暖与幸福;
外婆就像一棵很大的树,为我遮风避雨;
外婆就像一个辽阔的世界,任我在里面徜徉;
外婆就像一部活生生的人生哲学,给我智慧与启迪。
外婆呵,您虽然结束了人生的讲座,但在荒山、野岭;在路旁、水边;在树下、沟壑,永远都在无言地讲述着您人生的哲学、道德的系谱。
悲痛中,我的思维沿着昨天狂奔而去,试图再次把那枯萎的光阴温渥;再一次去走那弯弯的山道;再一次去唱那古朴的民谣;再一次把那苦难的日子触摸。
天,阴沉着,外婆,那雨是您的泪吗?
地,缄默着,外婆,那风是你的话吗?
下午,几位老人为外婆做了人生中最后一次洗礼。在洗礼之前,我又一次看了看外婆的遗容,默默地和地决别。洗礼完毕后,外婆的遗体装进了经匣。阿訇、学生,以及亲属们为她站了拜。然后,抬着往中营的坟山走去。
路途遥远而泥泞,坎坷而蜿蜒,缓缓地向着山上延伸而去。送葬的人紧紧的跟在后面,人们一路感叹,一路抽泣。
我回望送葬的路途,咀嚼着苦难的人生。那流淌的河水仿佛也在哭泣,那境静默的群山似乎也在悲伤。
松树上。一声声清脆的鸟啼,划破了寂静的山野。我抬头望去,只见天依然阴沉着,呼呼吹拂的风告诉我:揩干你的眼泪,收回你的思念吧,外婆远去了。
2025年4月7日。
作者简介:铁裕,云南人,笔名:一荒玄。系《散文悦读》专栏作家,《作家前线》《世界作家》《霖阅诗刊》《仙泉文艺》《当代美文》等十余家平台特邀作家。96年开始散文、诗歌创作,先后在《柳江文学》《华商时报》《合肥日报》《中央文献出版社》《清远日报》《工人日报》《诗歌报》《诗选刊》《边疆文学》《昭通日报》《中国青年报》《昭通文学》《昭通创作》《乌蒙山》《作家驿站》《湖南写作》《昭通作家》《世界作家园林》《网易》《名家访谈》《一点资讯》《凤凰新闻》《中国人民诗刊》《作家》《江西作家文坛》《滇云文苑》等报刊、杂志、平台发表诗、文六千多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