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镇盐都】
马诗途
宁厂古镇,一个因盐而兴、也因盐而衰的古镇。
这个古镇位于重庆巫溪县附近,是中国早期制盐地之一。《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当虞夏之际,巫国以盐兴业”距今约5000年之久。天然盐泉自镇北宝源山洞流出,从先秦盐业兴盛以来,宁厂古镇因盐设立监、州、县,明清时成为中国十大盐都之一。
宁厂古镇有4000多年的制盐史,远古时期是“不绩不经,服也;不稼不穑,食也”的乐土,在唐尧时期就是极盛一时的巫咸国的本土和首会所在地。并因盐而兴,历史上曾设立郡、监、州、县,有过“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吴蜀之货,咸荟于此”,“利分秦楚域,泽沛汉唐年”的辉煌。
宁厂古镇是三峡地区古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和摇篮,堪称世界的“上古盐都”和世界手工作坊的“鼻祖”。在古镇历史上,曾多次爆发灶夫的起义。而正德三年(1508)爆发在这里的盐场灶夫鄢恕、廖慧起义,历时5年,义军达10万人,席卷西南地区六省市,比欧洲最早的工人起义早100多年,更应是世界工人运动之源流。
赶车、杀猪、卖豆腐、剃头、喊丧、担水,井台、庙会、家族、宗祠……这就是离我们并不久远的古镇生活,已疾速的消失,成为我和游客们追忆的历史遗址。

4000年的巫溪宁厂古镇,昔日的古道盐都已没有了往日的炊烟袅袅、鸡犬相吠、老幼嬉闹,代替的是冷落破败、萧条寂静、残砖废墟,只有那些蔓延疯长的野草,枝藤盘错的古树似乎在向人们诉说那里曾经的熙熙攘攘,向人们宣告那些已化为历史的符号。
宁厂古镇不再允许产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现代制盐产业的竞争,导致古法制盐效率低、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进而导致产业崩溃,人口流失。
古镇原有的2000多名居民大量流失,现在只剩下100多人。建筑成为危房,不少建筑物垮塌之后被改建成菜地或高粱地,传统建筑样式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
尽管宁厂古镇拥有数千年制盐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曾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大宁盐场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进行了系统的保护措施和生态环境系统修复。

然而,面对现代制盐业的强势竞争,古镇的制盐产业走向了凋零,工厂和居民也相继搬进县城,古镇逐渐陷入“人去楼空”的窘境。
如今,坐落在大宁河边的古镇,早就破败不堪了!很多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的房子,基本上都是人去楼空,房屋逐渐老旧、衰败。
眼下只有河边的古盐泉,依旧流水汩汩,千年不绝。盐泉翻起的一道道白色水花,咸香依旧,歌咏着岁月的漫漫沧桑。

【作者简介】马诗途,土家族。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一个诗意的歌者,喜欢文字,但不颓蘼,偶尔腾出一片空间,释放自由的心,淡雅从容,且听风吟。

